(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北日报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修复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省林草、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彰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大幅跃升,区域合作共赢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全面建成。

《修复规划》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筑牢全省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定时期内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指导编制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依据,具有承接性、传导性和协调性。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海域国土空间,其中陆域18.88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0.72万平方公里。

根据《修复规划》,河北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积极构建“两屏两带三区多廊”生态修复格局。其中,“两屏”指燕山、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按地貌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燕山山地、太行山地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两带”指坝上草原防风固沙带、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带;“三区”指环首都生态保障区、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区、冀东平原生态修复区;“多廊”指构筑以重要水系、海岸带、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交通绿道为主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连通。同时,河北将以“两屏两带三区多廊”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及生态问题相似性特征,将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坝上高原、燕山山地、冀西北间山盆地、太行山山地、环首都地区、冀中南平原、冀东平原、沿海地区8个生态修复分区。

《修复规划》提出,河北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针对主要生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任务分别为开展自然生态系统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海岸带保护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

《修复规划》明确,河北将以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为指引,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完整性,并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修复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际需求和落实国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要求,实施坝上防沙治沙与湖淖、湿地系统修复工程,燕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工程,冀西北水源涵养与生态环境支撑工程,太行山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环首都国土绿化与湿地修复工程等1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