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航母路,走得稳扎稳打。2012年辽宁舰服役,那时候还靠滑跃起飞,歼-15勉强上天,效率不高,但好歹是中国第一艘能下水的大家伙。


(相关资料图)

接着是山东舰,2019年下水,国产化率高了不少,舰载机起降次数直线上升。转眼到福建舰,003型,2022年6月下水,80,000吨级,电磁弹射系统一亮相,就让外媒们坐不住了。

今年6月,它第八次海试,电磁轨道甩出歼-35隐身机,着舰钩索拉得稳稳的,数据反馈显示出动率能顶得上美军老航母的一半。

这些年,中国海军不是在追赶,而是在一步步填补短板。电磁弹射从实验室到甲板,中间的调试数据堆成山,工程师们反复验证电流脉冲,避免一滑就偏航。

福建舰的成功,直接铺平了004型的路。

现在轮到004型,2025年9月29日,分析师们通过卫星图像确认,大连船厂开工了。 船底段、侧舷板这些部件,已经在干船坞里现形,宽度估计83米,比福特级宽出一截。

美媒直言,这将是亚洲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排水量11万到12万吨之间,舰长可能超340米。 核反应堆用的是“龙威”系列,热效率高,续航力能让舰队在西太平洋游刃有余,不用像常规动力那样,每隔几天就得靠港加油。

舰载机这块,沈阳飞机厂9月刚试飞原型,机身流线隐身,传感器融合得像个移动大脑。 004型甲板够宽,能塞90多架飞机,除了歼-35和歼-15T,还有空警-600预警机,甚至攻击-11重型无人机。

四条电磁弹射器齐开,每天起降180架次不成问题,比福建舰多一条轨道,适应重型机的推力需求。歼-50的矢量发动机,偏转角度大,机动性甩开五代机几条街。美国海军的F-47还卡在波音的设计图上,预算超支,首飞遥遥无期。

中国歼-50的生产线已经在热身,预计批量下线后,直奔航母甲板。那些飞行员,从歼-20转战六代,训练时数据链实时同步,模拟对抗中,隐身涂层反射率低到雷达抓瞎。这不只是机型升级,更是整个体系的跃升。

太平洋这锅粥,本来美国搅和得最欢,11艘航母巡弋,经验老到。但中国海军不慌,从零到三艘,用了不到15年。 9月下旬,三艘航母同时出海,辽宁、山东、福建编队演练,歼击机上千架次起降,覆盖第二岛链。

004型一入列,核动力让它能长时间盯住关岛周边,美军福特级虽先进,但电磁故障频发,维修周期拉长。 中国造船厂的产能,是真不含糊。江南和大连两头并进,大型驱逐舰下水速度赶上甚至超美国。

中国从上世纪末引进瓦良格开始,拆解重装,每一步都踩实。核动力技术,从陆基堆到舰用,中间的材料耐腐蚀试验,数据积累了上万小时。 舰载机适配,更是细活,歼-50的折叠翼设计,得在模拟甲板上反复测尺寸,避免起降时卡壳。

美媒文章末尾,语气有点酸溜溜,承认中国海军的跃进,让太平洋力量平衡开始倾斜。

对比美国,福特级的核堆虽早熟,但成本高企,一艘延误几年。 中国004型,设计时就吸取教训,冗余系统多层备份,维护性强。

太平洋的博弈,越来越像马拉松,谁的耐力足,谁就占上风。中国海军的训练强度,今年已超去年30%,双航母编队常态化,数据链互联让指挥如臂使指。 那些基层军官,从舰长到飞行员,轮岗海试,积累的经验值钱着呢。

中国船厂的模块化建造,钢板切割精度到毫米,吊装效率翻倍。 大连的干坞,专为超大型舰优化,004型的船首模块已就位,预计明年中见全貌。

美媒感慨,人类历史上最大工业体发力,没人知道上限在哪。 但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上限是服务国家安全的。

总的看,004型的成型,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保障的里程碑。

太平洋的风浪,还在继续,但中国这艘11万吨大家伙,已然在成型中,悄然改变格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