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换来的国家奖学金,毕业之际毅然转赠给母校励志学子,奖学金变成助学金;毕业后自主创业许下资助7名贫困生诺言,3年来已资助17人,如今计划将资助对象再增加至77名——在温州商学院,有这样一趟“爱心专列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在校生到毕业生,17年来一直用爱心自发接力“续航”。
【资料图】
国家奖学金变成助学金
“如果没有温商院17年前对我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爱心延续下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在去年开学典礼上,一名受资助者专程来到温州商学院表达感恩之情,这让该校大四学生姜欢洋感动不已,一直铭记于心。
当时,姜欢洋还听到学校创办者张汉鸣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爱心专列号没有终点、不限乘客,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不管是温州人还是新温州人,学校始终关注和关心他们成长成才。”
两个月后,姜欢洋一路奋勇争先,最终喜获8000元国家奖学金。前不久,她又顺利拿到海外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即将前往海外名校深造。在告别母校之际,她决定将8000元国家奖学金全部捐给学校的爱心公益品牌“爱心专列号”。
姜欢洋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校团委书记胡金林,得到肯定和支持后,马上将8000元奖学金汇入学校账户,用于资助来自中西部地区家境较为贫困的学弟学妹,“我一直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哺母校,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笔国家奖学金来之不易。姜欢洋说,竞争对手都很强大,答辩前一个晚上,她压力大到崩溃,打电话回家哭了很久,但好在有父母、老师、同学们的支持,才顺利走到最后。对于自己的捐赠行为,姜欢洋表示,目前个人能力还有限,这笔钱只是杯水车薪,希望未来学成归国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7到77 爱心资助持续升级
三年来完成第二个“7计划”,捐助17名山区贫困学生,如今定下第三个“7计划”,打算将资助对象增加至77名——这是温州商学院2012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董如在做的公益行动。他以自己喜爱的“7”这个数字,为学校的“爱心专列号”接力“续航”。
毕业以来,董如在温州先后开出多家七涧谷日料分店,同时孵化出设计、服装、烘焙领域多个品牌。疫情期间,他的企业生存较为艰难,但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发出帮助山区孩子的信息时,他毫不犹豫捐赠15万元予以帮扶。董如说,从小父母就教导他要有爱心,学校又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教育,这让他萌发了上述“7计划”。“7”是企业的幸运数字,希望能为山区里的贫困学生带来好运。
董如透露,目前“7”计划已资助17名甘肃贫困女生,以点对点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帮助。值得一提的是,董如不仅关注孩子们物质上的需求,还非常关心她们的精神需求。他鼓励自己的企业员工和用户给山区孩子们写信,今年还打算组织一批企业女员工前往甘肃看望孩子,帮助她们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
筹备百人义卖助学活动
最近,温州商学院创业精英协会会长王昊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义卖助学活动。她说,今年暑期学校计划开展“暑假不回家爱心义卖助学”活动,她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打算发动更多同学参与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在王昊看来,义卖助学其实也属于学校的爱心接力活动,因为学校的“爱心专列号”涵盖很多领域,而且形式不拘一格,各种爱心活动挺有创意,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场场“头脑风暴”。
目前,该活动正处于策划、招募和义卖选品阶段,计划组建一支100至200人的爱心义卖创业团队,通过校园夜市、创业集市、暑期社会实践,以及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开展线下、线上爱心义卖,将义卖所得大部分注入温州商学院“爱心专列号”爱心助学基金,资助有需要的贫困学生。
“同学们非常认可,希望能尽最大努力把活动办得更精彩。”王昊说,这场义卖活动将持续两个来月,虽然投入的时间比以往同类活动都长,但大家报名热情却很高,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书写“善行天下,爱满校园”新篇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