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有很多名人的童年故事都是很有哲理的,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炸药发明家诺贝尔》
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他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父亲热爱科学,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有一年,诺贝尔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贫如洗,只得漂洋过海到俄国谋生。父亲开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还设了一个装满机械和各种化学药品的小实验室,在经商之余从事科学实验。
小诺贝尔经常看到工人为了开凿铁路在荒山野岭手拿铁镐砸石头,既费劲又费时。父亲发明了一种炸药,不费劲地把大山劈开了。他对这种神奇的炸药着了迷,喜欢陪父亲汔在实验室里。他记熟了各种化学物品的名称,常向父亲提出各种不懂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指导他做小实验。
诺贝尔17岁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他兴奋地问父亲:“我这次旅行的任务是什么?”父亲严肃地说:“你只身离家,远渡重洋,是为了学习各国新的科学和技术。明白吗?”诺贝尔点点头。
诺贝尔遵照父亲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又去英国参加了世界博览会,最后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机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着名科学家、教授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终於成功了,炸药的专利使他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设立学术奖金,鼓励全世界一切献身於科学事业的人。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安徒生:童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安徒生是全世界着名的童话家,他的家乡在丹麦一个小镇上。小时候,安徒生家里非常贫穷,父亲是个补鞋匠,母亲帮人家洗衣服,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穷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钱人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跟穷孩子一块儿玩。有很多穷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因此很多时候安徒生是一个人。
有一次,父亲看孤独的在家玩,就说:“孩子,爸爸来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都是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的。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爱动脑筋的牛顿》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於林肯郡。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曾致力於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热学方面,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方面,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牛顿童年时善於开动脑筋,喜欢制作各种玩具,而且做得十分精巧。12岁那年,他上了中学,寄宿在一个开药店的人家里。他是个好动的小房客,不断地搞一些小把戏,用斧头、锯子和锤子制作各种奇怪的小玩具。有一次,他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又活捉了一只老鼠,把老鼠捆在风车轮子前面的踏板上,并且在老鼠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
这粒玉米让老鼠看得到却又吃不到。饥饿的老鼠为了吃上这粒玉米,就拼命往前跑。踏呀踏,就这样带动了风车的轮子。还有一次,他用木箱和玻璃瓶做了一只水钟。他将适量的水注入木箱,箱内滴出的水流控制着钟上时针的转动,每天黎明时水钟能按时滴水到他脸上,叫他醒来,催他早读。
牛顿除了喜欢制作各种复杂的机械玩具和模型外,还钻研反射镜和透镜,钻研化学。他也很喜欢绘画,常在卧室的墙壁上用木炭画素描。在他闲静的时候,他也喜欢写诗。
14岁时,他充满理想,不停地思考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他的亲戚却不让他读书,把他带到田里去干活,要他种田谋生。此外,还要学习做生意。牛顿却不喜欢这一套,常常偷偷地一个人躲在小树林后面读书。他的舅父发现了,只好摇头,无可奈何地对他说:“还是回去念你的书吧,要么你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废物,要么你是一个大天才。”
18岁时,牛顿到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26岁时,他的恩师推荐他上剑桥大学。他在剑桥大学从事了长达30年之久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一平常而又平常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思。他从苹果落地想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想到这种引力可能同时存在於整个宇宙之中,想到地球与整个天体的运动,他得出结论:“宇宙定律就是质量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由苹果落地而受到启发,牛顿终於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苹果落地的故事,只是说明牛顿勤於思考罢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决不是凭一时的灵感想出来的,而是他在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勇於不断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