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着小朋友坐摇摇车、喂兔子、做手工……朝阳区嘉美风尚小区旁的链家门店经理汪志刚越来越不像房产经纪人了。除了卖房,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陪孩子玩,甚至还自掏腰包买玩具。

从代收快递、免费打印到哄孩子玩、陪老人下棋,再到开便利店,家门口的房产经纪人悄悄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越来越多中介“转行”的背后,是一颗急于融入社区的心。花着高房租把门店空间“共享”给社区居民,自掏腰包做着与主营业务看似没啥关系的事情,他们在盘算着什么?

打印孩子作业比合同还多

起初,汪志刚的店里只养了一只兔子。萌宠对小朋友有天然的吸引力。他担心兔子咬到孩子的手,还安排了两三位经纪人陪玩。随着店里的玩具越来越多,放学后门店里里外外的孩子成群结队。

店门口就摆着打印机,这是方便业主来给孩子打印作业的。混熟了的家长,会直接把电子文档发到经纪人的微信上,再叮嘱好打印的份数,让经纪人带看卖房时顺路捎过来。

“一个月就得用15包纸,有时候打印的作业比我们的合同还多。”汪志刚也曾碰到有人一来就打印两三百页的,但还是打印好笑着给人递过去。

前阵子,汪志刚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两千多块钱,订了60多箱大桃,全部是送给周边小区的老客户的。给客户送桃的经纪人不止他一人,不少经纪人都订了四五十箱。

这在经纪人圈子里是常态。我爱我家的一些门店里也有免费打印等服务,麦田房产还帮居民集体采购生鲜农产品。在一些老年人较多的小区,不时能看到房产经纪人抢着帮老人拎菜。

“在端午、中秋之前,经纪人会变着花样送礼,一家送了粽子、月饼,另一家就别出心裁送自制手环。”一位经纪人直言,这些费用大多都是由经纪人自己来承担。

“房产交易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希望居民、物业和社区对我们不反感,在长期的接触中培养口碑,获得信任。”汪志刚坦言。

门店空间与居民“共享”

眼下,中介门店的社区服务还在升级。有的门店经过装修,为周边居民新建储物间,专门帮居民代收快递;有的门店连续三年利用自己的培训教室免费教周边老年人用手机,甚至还印了一套“教案”;按照规划,今年北京链家还将有100家门店增加“社区便利店”的服务……

“共享空间源于最新一代5.0版门店,有别于传统门店的单一经营属性,强化了服务共享的功能。”北京链家店面设计工程中心总监甄伟超经历了链家门店的历次“变脸”。

他记得,最早的链家门店模仿香港中介,玻璃上贴满房源,推开门就看到经纪人忙着打电话;2.0版则学习台湾中介,用一堵“形象墙”挡住工作区。设计更迭的背后,蕴藏着行业的变迁。这两个版本门店所经历的时期,恰好是行业“无序疯涨”的时期。

迭代到今天的5.0版门店,“共享”成为关键。甄伟超解释,中介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明快的办公娱乐空间和定制化的社区服务。于是在最新的链家门店里,可以看到小朋友做手工、社区大妈开会、存放社区团购商品等跟房产交易无关的空间。

经纪人“链接”社区攒人脉

东湖湾小区旁链家门店里,67岁的张阿姨跟几个老伙伴围坐在一起,但不是在商量买房。这几位都是小区剪纸班的成员,社区活动室晚上关了,她们就会搬到链家的会议室来。“我都这把岁数了,很难再买房卖房了。”她说。

从房产交易的规律来看,70岁上下已不是主要的客户群体。但年轻的经纪人一口一个“阿姨”地叫着,还会把开会的材料提前打印好,一点儿都不提买房卖房的事。“重点是链接社区,让门店可以有很多跟居民们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北京链家总经理李峰岩说。

中介依然在努力扭转形象。汪志刚从业已有十多年,也经历了房地产中介行业从混乱走向专业的过程。他说,中介行业曾一度鱼龙混杂,有些经纪人一心只想赶快成交,干一两年就不干了;而现在经纪人更趋向长期经营,店里有很多经纪人都干了10多年,而且都至少是大学本科的学历。

从业时间拉长,专业化程度提升,越来越多的经纪人明白,这份职业需要持续积攒人脉。北京另一家知名中介经纪人向记者直言,经纪人的收入主要靠交易佣金,有时一位客户需要维护五六年才能促成交易,买房周期长,所以就需要多认识多接触人,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即使不在这家中介干了,也可以带着一批客户资源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