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新能源行业火热背景下,锂原电池核心原材料——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凯盛新材”),于近日传来上市消息。如无意外,凯盛新材将成为全国首家“A拆A”创业板过会企业。

首家“A拆A”创业板企业

9月14日,凯盛新材开启申购,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发行价为5.17元/股,预计募集资金约5.50亿元。据悉,本次募集资金将投资于芳纶聚合单体两万吨装置扩建项目(二期),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以及安全生产管控中心项目。

成立于2005年的凯盛新材曾于2016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挂牌后不久被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华邦健康”)收购。2018年,华邦健康的持股比例高达79.80%,目前,华邦健康直接持有凯盛新材51.91%的股份,是凯盛新材的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华邦健康起步于医药产业,涵盖医药、农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医疗服务、旅游投资运营等多个领域。凯盛新材系华邦健康精细化工新材料板块的经营主体。

2020年,凯盛新材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分拆上市之路。自接受上市辅导开始,仅7个月的时间,凯盛新材便顺利过会。这也意味着,凯盛新材有望成为2020年12月份分拆上市规则发布以来首家“A拆A”创业板过会企业。

记者查阅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华邦健康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6亿元、5.03亿元、5.69亿元。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无疑为凯盛新材的上市之路增加了无形的砝码。

核心中的核心

据了解,凯盛新材是一家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以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形成立体产业链结构。

作为其主要产品的氯化亚砜,因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原料之一而备受关注。氯化亚砜作为性能优良的广谱性氯化剂,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合成。而合成新型电解质LiFSI的第一步就是氯代反应。目前,LiFSI有多种合成路线,其中核心中间体双氟磺酰亚胺均需采用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因此,氯化亚砜是LiFSI生产的核心原材料。

LiFSI因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导电率、热力学性能,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锂盐。目前,产业中已开始将LiFSI作为添加剂加入电解液,以改善电池的常温循环、高温循环、倍率和低温性能。

据统计,2021-2025年LiFSI产能有望从不到万吨规模,达到10万吨体量。根据环评文件,单吨LiFSI对应氯化亚砜需求约为2.5吨。可以预计的是,下游新型锂盐产能加速扩产,有望拉动氯化亚砜的需求倍增。

截至目前,凯盛新材氯化亚砜产能为12万吨/年,芳纶聚合单体产能为1.48万吨/年。凯盛新材表示,将持续关注锂电池行业发展,并持续开拓氯化亚砜下游应用场景,继续做好氯化亚砜氯化一体化循环产业链。

事实上,氯化亚砜作为核心氯化剂,未来应用不断拓展。作为氯化剂,氯化亚砜具有安全好,活性高,光谱型强的特点。目前氯化亚砜需求主要是染料、农药、锂原电池等领域。其中,氯化亚砜是三氯蔗糖合成的核心原料,随着社会健康理念推广,代糖需求将推动上游氯化亚砜需求增加。据测算,传统需求有望保持10%左右增速。

盈利能力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凯盛新材招股说明书提到,基于气相二氧化硫连续化工艺制备氯化亚砜属于生态环境部《“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的客观情况,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氯化亚砜装置产能向下压降5万吨。

对此,凯盛新材表示,将继续践行产业延伸的核心发展战略,继续做大做强间/对苯二甲酰氯等核心产品,积极开发其他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中间体,通过向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延伸,进而保证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受影响。

凯盛新材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0.96%、-2.72%、-5.29%;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4%、-18.76%、16.87%。其中,2019年公司营收遭遇负增长,原因之一就在于凯盛新材终止主营业务之一的“贸易业务”。

2017年7月,凯盛新材与全资子公司凯斯通化学开始开展贸易业务。2017年和2018年贸易业务收入分别为2.61亿元、0.64亿元及,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82%、9.69%。成为凯盛新材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这一业务毛利率却极低,基本在1%左右徘徊。

2019年,凯盛新材逐步退出贸易业务,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凯盛新材表示,将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丰富,力争未来的发展速度不低于以前的增长速度,以应对停止贸易业务而产生的风险。此外,提高高端客户占比以提高收入,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提升管理效率以降低费用支出,多方发力,降低毛利率波动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