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树是村里第一个用牛粪养蚯蚓的农民,2.7亩田里叠着长长的垄,他估算仅这一项今年就能增收3万元。巴雅尔图养了80头母牛,每年出栏小牛60余头,出售牛犊的纯利润大约每头5000元。朝格图再也不担心十年九旱了,采用旱作农业技术后,5毫米降水种子就能发芽,青贮玉米亩产高达5吨。乡亲们还有发展山杏、杏扁的,种植黄芩、苍术的,开设牧家乐、林家乐的……
5月19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采访,农牧民都很乐意讲述自己为保护家乡辽阔草原、清澈河流、秀美森林作出的贡献,乐意分享因“减羊增牛”鼓了腰包、美了家园、乐了心情的美好奔头。不管是养蚯蚓、种玉米,还是发展中药材、拓展旅游业,大家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减羊守护生态美、增牛尽享生活乐,“事业是实干出来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资料图】
事实确实如乡亲们描述般喜人。
2022年,巴林左旗森林和草原总面积664.7万亩,森林覆盖率38.33%,草原植被盖度66.1%,城区绿化覆盖率84%;肉牛产业“牛气”十足,百万亩杏扁生机勃勃,林下种植养殖业方兴未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2元,同比增长7.1%,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闫国树生活的乌珠花嘎查,隶属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这是巴林左旗3个纯牧区乡镇之一,有草原46万亩、林地10万亩、耕地4.7万亩,人口5000余人。乌珠花嘎查有草原7.36万亩,林地和农田较少,人口1200余人。苏木党委书记金全说,之所以“减羊增牛”,是因为羊吃草连根都吃,来年草原没了,家园也就没了;牛吃草不破坏草根,来年又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原。
金全介绍,2019年前,乌兰达坝苏木有30万只羊,按照草原的载畜量,10亩草原养一只羊,苏木只能养4.6万只羊。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旗里便号召农牧民减羊增牛。可对于农牧民而言,减了羊明显就减少了收入,增了牛到底能不能致富还不知道,大家的心里没底。
为打消农牧民的顾虑,旗里出台了鼓励养牛的政策,养牛户可以享受贴息贷款,金融机构简化放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还有配套的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补充保险。再加上当时活羊没有肉牛市场行情好,以及羊绒价格走低,慢慢地农牧民开始主动减羊增牛。
闫国树原本养了上百只羊,年纯收入2万多元。2019年,他把羊全卖了,改养西门塔尔牛,目前存栏30头,年纯收入3万元。临村哈布其拉嘎查的巴雅尔图是脱贫户,养牛不仅让他过上了好日子,还为他赢得“致富能手”等10余项荣誉,两个上学的女儿以他为榜样,获得奖状比他的还多。
2022年,乌兰达坝苏木的羊由2019年的30万只减少至1.2万只,牛存栏由8000头增加至4万头,苏木户均牛存栏26头,一些养牛大户年收入达二三十万元,实现了草原生态持续好转与牧民稳定增收双赢。
牛多了,草原的载畜量够吗?牛粪处理不当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怎么办?
金全算了一笔账:一头牛一年需要3.5吨青贮饲料。2022年,在三峡集团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帮扶下,乌珠花嘎查采用旱作农业技术种了300亩青贮玉米试验田,亩产由原来的3.5吨提高到了5吨,有效解决了牛的舍饲问题,草原生态保护一如既往。今年,试验田面积扩展到了2000亩。2022年,苏木牛粪总量20万立方米,回田10万立方米,同时,引进了巴林左旗众良蚯蚓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农民养蚯蚓,每100亩基地用牛粪5万立方米,使剩余牛粪变废为宝。
公司总经理王学文介绍,蚯蚓不仅是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手,还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蚯蚓粪可以加工有机肥颗粒,为绿色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自然肥料,促进了种养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今年春,苏木组织农牧民外出考察蚯蚓养殖,乌珠花嘎查去了不少人,但只有闫国树有勇气尝试,他成了嘎查第一个养蚯蚓的人,预计今年养蚯蚓和养牛可以各收入3万元。“许多农牧民不敢轻易接受新鲜事物,等大家看到老闫赚钱了,就有兴趣参与了,我们再领着大家干、带着大家赚。”王学文说。
乌兰达坝苏木的变化只是巴林左旗生态美、百姓富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十三敖包镇西沟村采访得知,村里在实施减羊、增牛、整沟、治壑以及旱作农业技术的同时,制定了“以工代奖”“六四制”等一系列促进乡村治理的措施,村民通过收集牲畜粪便、清理村里垃圾等获得相应的种植养殖实物奖励。在三峡集团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帮扶下,4年来村里侵蚀沟全部得到治理,重点区域已植树造林,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了全村90%以上的耕地,亩均增收超过200元。
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项目总监林阔成介绍,针对巴林左旗干旱的特点,大自然协会与巴林左旗政府一起研究提出了“水四步”方案,即水源涵养、集雨截流、旱作节水、提高水资源生产力。同时,通过探索社区合作新模式,逐步引导农牧民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守住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5月26日,赤峰市政府调研组到巴林左旗调研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转型发展时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表示,加强草原保护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繁荣牧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草牧业建设的重大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