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农耕之

长虫爬杆儿挖谷子

胡树青


(资料图片)

在古代,谷子是河洛地区最传统、最基本的主粮之一。

其实“谷”有广义与狭义之不同:广义的谷包括各种谷类作物,“五谷丰登”其所指就不止一种作物。

狭义的“谷”则只指“谷子”。

谷子,古称“粟”,小米就是由谷子碾成的,谷子是秋作,割罢麦如果墒情好,就尽量抓紧时间种谷子。古代有“秋庄稼,争回耧!”意思是,秋庄稼种植越早越好,甚至这一耧耩到农田的那一头儿,在拐回来,两耧的收成就会有差别。

控制好密度是谷子种植的关键。怎样才能控制好谷子种植的密度呢?控制其密度可以从两各环节着手:

一是控制谷子的下重量。谷子的种子也即籽粒非常小,带上谷糠,一粒谷子的直径大约也不过1毫米。谷子的种植栽培,很关键的是要控制好下重量。

控制下种量是耩地时扶耧人的事,耩不同的作物,由于籽粒的大小轻重以及光滑与涩糙的不同,需要确定“仓眼儿”的大小。有古话说:“不稀不稠,扖下指头!”(扖音rú,插进去的意思)是说,在耩谷子时要定好控制下种量的仓眼儿,以仓眼儿能容下一根指头为度。这样的下种量,既能保障谷苗不至于太稀少,又能不太稠密。此为控制谷子密度的第一步。

控制谷子密度的另一手段是谷子间苗,俗称“挖谷子”。手头儿再高的老农把式,耩出的谷子其密度也要远远大于实际需要的密度,这就需要对谷子进行间苗、定苗。因为所用工具叫具有锄头的基本形状,形制特小,用它来给谷子间苗定苗,就像“挠痒”一样,所以说叫“挠锄”。用“挠锄”来给谷子间苗叫“挖谷子”。

挖谷子通常是让弱劳力来干的,强壮小伙干着划不来。老头儿、老婆儿搬个“小低墩儿”(矮凳,通常为竹墩儿),拎个小“挠锄儿”,把墩儿放在谷子地里,坐在竹墩儿上,俯下上身用“挠锄儿”一下儿一下儿地挖。大体上一棵谷子距离另一课谷子为一挠锄儿的间距。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农活儿——在这节骨眼儿上,弱劳力也是金贵的啊!所以通常挖谷子这活儿都让老头儿、老婆儿或者儿童们来干。

老人、妇女挖谷子,他们的耐心大,但是,他们需要坐在小墩儿上挖,挖几下子,就得把小墩儿往前挪一下,再坐下来一下子一下子地挖,速度挺慢的。

有没有快速挖谷子的方法?有,这要叫那些有“性气”的孩子们来干。他们不愿意坐在墩儿上磨性子,而是一只手拿挠锄锛砍,另一只手灵活配合;挠锄儿搞不定的就用手择(zâi,拔谷子苗儿),蹲在地里,一次只管一垅儿(1行);欻(chuā)!欻!欻!挠锄不停点的锛,另一只手快速拔;两只腿不停地交替着往前移动,就像蛇缠着木杆儿爬动,速度极快,所以叫“长虫爬杆儿”式挖谷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