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4日,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伦博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及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科伦博泰是一家全面一体化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以解决中国乃至全球尚未满足的重大医疗需求。公司是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先锋及领先开发商,在ADC开发方面积累了超过十年经验,也是中国首批、全球为数不多的建立全面一体化ADC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科伦药业(002422.SZ)直接拥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9.75%的权益。此外,公司的僱员激励平台(即科伦汇才、科伦汇能、科伦汇智及科伦汇德)直接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5.52%的权益。科伦晶川(科伦药业的全资附属公司)为公司僱员激励平台各自的普通合伙人。因此,科伦药业有权行使公司僱员激励平台所持股份附带的投票权。因此,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科伦药业能够行使公司股份附带约75.27%的投票权。因此,科伦药业将继续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伦博泰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用于研发并商业化公司的核心产品SKB264及A166,包括用于SKB264临床试验开发及商业化;用于A166临床试验开发及商业化;用于公司其他主要产品(包括A140、A167、A400及A223)的研发及商业化;用于为ADC、大分子及小分子的专有技术平台的持续开发提供资金,以推进公司其他现有管线资产,以及探索及开发新的候选药物;用于为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及质量控制系统提供资金;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科伦博泰分别确认收入人民币32.3百万元及人民币624.0百万元。

于往绩记录期间,科伦博泰产生净亏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889.8百万元及人民币321.2百万元。经计算,科伦博泰累计亏损12.11亿元。

另据科伦药业2019年及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科伦博泰的净利润分别为-705,141,771.00元及-889,776,842.00元。两年累计亏损15.95亿元。

因此,2019年至2022年前9月,科伦博泰累计亏损28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作为科伦药业内部孵化的创新药平台,科伦博泰目前暂无产品推动至商业化。根据招股书,公司目前共拥有33款差异化管线,其中13款位于临床阶段,4款处于关键试验或NDA注册阶段。公司已建立了三个分别专注于ADC、大分子及小分子技术的核心平台,以应对特定疾病领域(如肿瘤学、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由于大量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成功商业化的产品,科伦博泰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

据北京商报,科伦药业分拆“上瘾”。作为不断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典型代表,“微创系”在市场上颇为知名。如今来看,科伦药业似乎也开始走向这条道路。在分拆科伦博泰赴港上市之前,科伦药业在2022年12月27日刚刚推动子公司川宁生物登陆创业板。

2019年至2022年前9月累计亏损28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科伦博泰分别确认收入人民币32.3百万元及人民币624.0百万元。

于往绩记录期间,科伦博泰产生净亏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889.8百万元及人民币321.2百万元。经计算,科伦博泰累计亏损12.11亿元。

对于净亏损的原因,科伦博泰在招股书中表示,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于广泛的药物管道研发,并建立技术平台、制造设施及其他能力,以补充及支持业务。

此外,据科伦药业2019年及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科伦博泰(年报中称为博泰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705,141,771.00元及-889,776,842.00元。两年累计亏损15.95亿元。

(科伦药业:2020年年度报告)

(科伦药业:2019年年度报告)

因此,2019年至2022年前9月,科伦博泰累计亏损28亿元。

招股书显示,于往绩记录期间,科伦博泰的现金主要用途是为公司的研发活动、建设制造设施以及购买设备、机械及无形资产提供资金。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分别录得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人民币485.9百万元及人民币45.2百万元。

科伦博泰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主要通过公司的控股股东科伦药业的借款、根据公司的许可及合作协议收到的付款A轮融资所得款项为运营提供资金。

截至2023年1月31日,即确定公司债务的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74.6百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尚无产品商业化,营收增长迅速但仍处于净亏损状态

据每日经济新闻,作为科伦药业内部孵化的创新药平台,科伦博泰目前暂无产品推动至商业化。根据招股书,公司目前共拥有33款差异化管线,其中13款位于临床阶段,4款处于关键试验或NDA注册阶段。公司已建立了三个分别专注于ADC、大分子及小分子技术的核心平台,以应对特定疾病领域(如肿瘤学、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

图片来源:科伦博泰聆讯资料

在ADC平台方面,科伦博泰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是中国首批及全球少数建立全集成ADC开发平台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公司已开发出一套ADC核心元件库,能够设计出针对不同生物靶点进行优化的定制ADC。大分子技术平台在补充ADC平台的同时,也是科伦博泰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管线的基础。

由于大量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成功商业化的产品,科伦博泰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

科伦博泰在招股书中表示,过去公司主要通过科伦药业的借款、对外许可协议收到的付款及A轮融资款项作为运营拨付资金。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尚未从商业化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益,因此公司并无盈利并从成立以来产生重大净亏损。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8.90亿元和3.21亿元。同报告期,科伦博泰有关研发的成本及开支分别为人民币7.48亿元和6.96亿元。

新浪港股:默沙东疯狂砸钱获取许可证,合同款项高达118亿美元

据新浪港股,迄今为止,科伦博泰签署了九项对外许可协议,包括与默沙东订立的三项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多达九项ADC资产的许可及合作协议,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合共高达118亿美元。公司亦与Ellipses就A400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以及与HarbourBioMed就A167及SKB378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

科伦博泰和默沙东就多个候选药物管线达成合作,2022年5月,默沙东为取得SKB264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地方开发、使用、商业化及获得SKB264许可产品,科伦博泰拿到了1.02亿美元,分四笔付款,同时有权获得指定目标的11.6亿美元的付款以及基于销售额获得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022年6月,默沙东为取得SKB315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地方的许可产品,在9月支付给科伦博泰3500万美元预付款,科伦博泰有资格在未来获得总额最高4.16亿美元的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总额最高4.8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销售额获得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022年12月,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订立独家许可及合作协议,以开发多达七项用于治疗癌症的临床前ADC资产。根据该协议,公司向默沙东授予独家全球许可,公司则保留为中国、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研发、制造及商业化若干许可ADC及选择权ADC的权利。为此,默沙东支付1.75亿美元预付款,倘公司并无保留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的权利,则科伦博泰有资格收取未来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为93亿美元,以及基于销售额获得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外,公司还与英国Ellipses公司和和铂医药达成许可协议,其中,和铂医药同意支付A167许可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销售额获得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同意分摊与SKB378在各地区临床开发计划的所有相关成本;Ellipses公司则同意支付临床前开发付款、技术转让费及制造材料成本以及其它费用。

北京商报:科伦药业分拆“上瘾”

据北京商报,作为不断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典型代表,“微创系”在市场上颇为知名。如今来看,科伦药业似乎也开始走向这条道路。

据了解,在分拆科伦博泰赴港上市之前,科伦药业在2022年12月27日刚刚推动子公司川宁生物登陆创业板。彼时科伦药业表示,本次分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突出在输液产品、创新药和仿制药等产品和业务方面的优势。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分拆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公司理顺业务架构、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合理估值。“不过,上市公司也不应为了分拆而分拆,还是要视自身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地为了扩张而导致上市公司自身空壳化。”许小恒如是说。

资料显示,川宁生物主要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抗生素中间体,2019-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1.43亿元、36.49亿元、32.32亿元、29.4亿元;对应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9021.55万元、2.29亿元、1.11亿元、3.32亿元。

就2019-2021年整年度来看,川宁生物营收、净利出现一定的波动,公司表示主要是受市场供给及价格、下游原料药行业、环保政策、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不过,就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川宁生物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15.83%、93.31%。

另外,据川宁生物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9亿-4.3亿元,同比增长250.26%-286.18%。川宁生物表示,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上涨,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17.74%,6-APA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41.87%,青霉素G钾盐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56.9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