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民小区“变身”文创街区、废弃厂房改造成音乐餐吧、大型商圈提档升级……在重庆市江北区,传统商圈和老城区不断涌现“新花样”,众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带动客流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持续攀升。
(资料图片)
江北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之一,长江、嘉陵江在此汇聚。2021年,重庆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个城市之一。近年来,江北区抓住机遇,凭借产业优势和两江交汇的城市景观,加快打造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
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下午2点,北仓文创街区的咖啡馆里座无虚席。“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很有‘文艺范’,是感受本地文化和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游客李女士对记者说。
北仓文创街区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2016年由一座老纺织仓库以及周边老旧居民小区改造而成。街区内既有各种潮品文创商店和特色餐饮小店,也有公共图书馆、文化展厅等多种商业业态,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今年以来,北仓文创街区的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同比增加约50%,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该街区投资方负责人陈芸莹说。
晚上10点,走进同样是位于观音桥街道的“九街”,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街头艺人的歌声、酒吧的音乐与改建后的老街道相得益彰,这里是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我们有170多个座位,现在每天晚上接待消费者约300人,生意越来越好!”“九街”某酒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九街”由老旧街道改造而成,经过多次升级,已成为重庆“夜经济”的名片。目前店铺处于满租状态,今年以来客流量恢复明显,周末达到8万人次,同比增加2万多人次。
全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激发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消费潜能。在“九街”取得成功后,江北区又联合企业将一座废弃国企厂房改造成“九街有个单位”文创产业基地。“九街有个单位”项目不仅盘活了城市中心闲置土地、展示了重庆工业遗址文化,还保留历史风貌建筑20余栋,形成了开放式集市、机车展、音乐餐吧等新业态,带动就业约5千人。
“我们希望通过植入文化艺术元素,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更新潮、有趣的消费体验。”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传统商圈提档转型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江北区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围绕“文、商、体、游、购、娱”做大消费场景,升级商贸产业。江北区去年集中启动9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重大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
始建于2003年的观音桥商圈是江北区的传统老牌商圈,拥有5家主力百货、10家大型购物中心、25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丰富业态等,是重庆人气最旺、业态最时尚的核心商圈之一。
为了进一步扩大商圈知名度、影响力,近年来观音桥商圈也在大力转型。商圈内的中環万象城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负责人梁磊介绍,中環万象城将联合多家国际知名消费品集团,打造重庆首家百亿级顶级商业综合体,成为国际消费新地标。
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说,江北区正围绕国际化、品质化、场景化、特色化大力推进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发展沉浸式消费、推广线上平台、开展首展首秀首演活动,不断增强江北消费辐射力、带动力。目前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已超过5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80万人次,经第三方出行数据统计,观音桥商圈跻身全国城市商圈热度榜前列。
营商环境优化提质,激活市场活力
聚集商贸产业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江北区建立“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机制,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100余家重点企业,相关部门联系服务1000家“四上”企业,各园区、商圈等通过服务专员联系超过10万家市场主体,让餐饮小店也能找到服务专员。
同时,江北区积极推行营商服务数字化改革,打造“小江都能办”品牌,助力营商服务提质增效。“企业营业执照申办、税务登记、申领发票、员工参保……这些流程过去耗时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月,而现在根本不需要跑路,自己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脑完成。”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商铺等房产过户、抵押也是不少商贸企业常遇到的事情。江北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张斌介绍,通过电子政务、房产和电力账户一起过户等措施,让群众少跑腿,企业不动产登记时长从过去的平均3天减少到现在的30分钟左右。
此外,江北区着力加强协调衔接、兑现相关政策,已帮助300余家企业申报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争取资金超1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江北区新增市场主体2.47万户,去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4%,商品销售总额6259亿元、同比增长12%。“江北区将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不断更新消费业态、提升消费平台能级,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