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0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数字文化产品等新业态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均衡化、数字化发展。
据对全国7.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速比一季度快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0.7%,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营业收入单季两位数增长。分领域看,上半年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38711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65.2%,占比高于上年同期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表示,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政策落地显效,持续激发文化市场供需潜能,文化产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从产业类型来看,文化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增速比一季度快4.7个百分点。在9个文化行业大类中,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延续一季度快速增长态势,比上年同期增长76.2%,增速比一季度快27.7个百分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副研究员、系主任杨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多项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复苏势头,对相关企业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提振作用。“从发布的数据来看,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表现出旺盛的增长活力,同比分别增长了26.2%和76.2%,这反映出在新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消费和投资有着较强信心,对于产业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新业态的发展对文化产业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3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7个百分点,增速比一季度快3.9个百分点。“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以数字化为表现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在持续增强,包括数字艺术、互联网产品、穿戴式设备等。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在数字文创、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力推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在倒逼产业转型发展。”杨剑飞表示。
在市场复苏的背景下,杨剑飞指出,受到人口流动等问题的影响,文化产业新基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建设还面临一定的不均衡。“我国在数字化设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底蕴,未来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发展迅速的数字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交流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新基建的数字化水平以及如何引导更多人才和先进理念流进中西部地区,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记者 袁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