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当你兴高采烈地驾驶新购的二手车回家,却发现里程表与卖家承诺的数字大相径庭。让我们通过一起二手车买卖纠纷来揭开二手车交易背后的法理之谜,如何避免掉入类似的法律陷阱。

基本案情

近日,七里河区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原告吕某与被告张某某的二手车买卖合同纠纷一案。

今年2月7日,吕先生与张先生签订《车辆买卖协议》,约定吕先生购买登记在张先生名下帕萨特小轿车一辆。吕先生向张先生支付购车首付款700元后,由张先生协助吕先生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张先生支付了购车余款57800元。3月1日,双方完成了车辆交付和过户手续。4月2日吕先生在车内偶然发现张先生使用案涉车辆时的《途虎养车维修工单》,该工单显示案涉车辆2022年10月5日前的行驶公里数为167686km,远高于双方2023年2月7日签订《车辆买卖协议》时案涉车辆显示的公里数100000km。后吕先生多次与张先生协商未果,于今年5月以张先生存在车辆里程造假涉嫌欺诈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双方签订的《车辆买卖协议》后返还购车款及银行利息。

因吕先生支付的购车款来源基本为银行抵押贷款,如合同撤销还涉及银行利益,庭前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此案的法律关系和各方法律责任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由张先生当庭向吕先生支付补偿款9000余元,原告撤回了此案的起诉。

法官提醒:

二手车经营者构成民事欺诈的主要情形包括:隐瞒车辆过户次数。隐瞒车辆瑕疵信息。修改调低车辆行驶里程。二手汽车销售经营者应当对二手汽车的来源是否合法、行驶里程、维修及交易记录、车辆存在问题等重要信息,在出售前进行全面核查、检测,并将核查、检测的准确结果以书面或者其他可以确认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不得用模棱两可、避重就轻的说辞误导消费者,如情节严重构成欺诈,依法要承担退一赔三惩罚性赔偿;二手车毕竟不是新车,消费者要对车辆瑕疵持有一定容忍义务,交易过程中务必保持谨慎,要主动要求出卖人告知二手车的事故及维修情况,如果不能告知的,则可共同委托第三方对车辆状况进行鉴定。

消费者如何避免二手车“踩坑”。在购买二手车前,消费者应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二手车评估、检测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购买二手车时,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卖家或二手车交易平台,避免与不诚信的卖家产生交易纠纷。购车前务必对车辆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包括车辆的外观、内饰、发动机、底盘等,并提前了解车辆的维修记录、事故历史等信息。有必要,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测。购买二手车时,应签订详细的购车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合同内容应包括车辆基本信息、交易价格、交付时间、交易条件及保修等,确保法律文件完备,以便在纠纷发生时有据可查。在购车过程中,应注意保留与交易有关的一切证据,如交流记录、转账记录、车辆检测报告等。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将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二手车交易纠纷,消费者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帮助,通过诉讼或调解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