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控,大宗商品涨价势头已基本得到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回落。一个明显的数据指标是:6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年内首次出现回落。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下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或呈现“整体高位震荡、局部分化加剧”的特点,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业原料价格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回落。

在他看来,大宗商品向终端的消费者进行成本转移的能力较低,主要影响体现在中下游企业的盈利,目前政策上正通过降准、减负让利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注入信心。展望未来,他指出,这轮由于全球供需错位引发的商品涨价周期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价格的调整,全球商品供需将逐步走向平衡。

供需错位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南方日报:是什么因素影响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钟正生:商品涨价周期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实体供需和金融属性两个层面,今年以来,美联储“按兵不动”,因此金融属性的变化不大,主要是供需层面的三方面因素出现变化而驱动。其一,今年全球新冠疫苗进入推广期,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活动步入正常化。其二,美国推出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使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大幅超疫情前,极大地提振了需求并外溢至全球,造就了非美地区尤其新兴市场制造业和出口的强劲。其三,中美及全球进一步强化能源转型目标,这既衍生出新的需求,也抑制了部分产能的释放。例如,铜、铝等“新能源”金属需求提升,而国内钢铁、煤炭等黑色系商品的供给预期收紧。

南方日报:大宗商品进入“超级周期”吗?

钟正生:我曾鲜明表达“商品超级周期未至”的观点,其核心理由就是,目前还未看到类似房地产周期的“超级发动机”能持续大幅提振商品需求。此外,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渐迈向正常化,“弱美元”撬动商品价格齐涨的概率也不大。目前,唯一超出预期的是,部分商品产能因各种原因受到抑制。但是,供需错位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价格的调整,全球商品供需在未来将逐步走向平衡。

下半年工业原料价格或回落

南方日报: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情况如何?

钟正生:今年5月中旬以后,除原油外的大部分商品价格出现回调。由于市场对于货币环境边际收紧的预期发酵等因素,金、银、铜、大豆和木材期货价格在6月18日距离其二季度最高点分别回落了7%、8%、13%、20%和47%。国际油价的走势呈现“一枝独秀”,主因是供给约束,包括美国油企对投资增产异常谨慎,OPEC+(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伙伴国)也暂时不急于大幅增产等。

南方日报:如何预判大宗商品下半年走势?

钟正生:展望下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或呈现“整体高位震荡、局部分化加剧”的特点。下半年影响商品价格的主因将是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即随着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欧美商品特别是耐用品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继而,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业原料价格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回落。但如果原油供给仍不能及时调整,油价仍可能继续走高,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回落。

南方日报:该如何做好保供稳价措施?

钟正生: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批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的举措,是缓解市场供需格局紧张,弱化价格上涨预期的对症之举。

此外,尽管工业生产和利润的整体表现显著超出疫情之前的水平,但产业链下游多数行业的盈利增速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需要降低融资成本给企业注入信心。

7月9日,央行宣布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首先释放了货币政策不急于收紧的信号,支持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