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力股份”)日前在上交所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科创板,保荐人(主承销商)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田卓玲、位洪明。

金力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起草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


(资料图片)

金力股份主要产品包括湿法基膜和在湿法基膜基础上进行涂覆加工的涂覆隔膜。该材料用于物理隔离锂电池正极和负极,防止电池短路,同时保证锂离子在电池充电和放电期间能够自由通过微孔通道以保证电池正常工作,是决定锂电池产品品质、安全性能和制造成本的核心部件。

金力股份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9,693.2319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数量),且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拟募集资金131,033.53万元,分别用于湖北金力高性能电池隔膜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北京华浩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浩世纪”)直接持有金力股份16.5717%的股份,为金力股份的控股股东。

金力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袁海朝和袁秀英夫妇。袁海朝直接持有1.9217%的股份,袁海朝和袁秀英夫妇通过华浩世纪间接控制16.5717%的股份,袁海朝和袁秀英的儿子袁梓赫、袁梓豪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0.1912%的股份,袁海朝通过持有安徽海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有限合伙)77.7001%的权益并担任其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控制5.8576%的股份,通过持有河北创冉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5.9664%的权益并担任其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控制0.7921%的股份,通过持有河北佳润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62.20%的权益并担任其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控制0.1517%的股份。综上,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海朝和袁秀英实际控制的股份比例为25.6772%。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金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13.65万元、21,889.30万元、69,533.89万元和69,148.59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897.69万元、-16,958.38万元、10,087.08万元和13,087.86万元。

报告期内,金力股份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19年74.64%、2020年58.93%、2021年83.14%和2022年半年度91.2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其中,金力股份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金力股份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2.55万元、35,135.75万元和38,012.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79%、50.53%、54.97%。

金力股份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比亚迪为公司重要大客户,同时比亚迪持有公司2.24%股份,为公司股东。若公司不能维持与比亚迪的合作关系、或比亚迪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是公司在新客户的开拓上未能取得成效,将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在金力股份提交IPO申请近1年内(即2021年10月份以来),金力股份完成了3次增资、7次股权转让。参与及受让方包括公司第一大客户比亚迪、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湖北小米、双杰电气、厦门国贸海通等在内的近47家外部投资者,存在突击入股的情况。

多轮融资之后,金力股份的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21年10月的17.55亿元跃升至2022年12月的93.38亿元,短短一年左右,公司估值涨了5倍多。

营收连升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金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13.65万元、21,889.30万元、69,533.89万元和69,148.59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897.69万元、-16,958.38万元、10,087.08万元和13,087.86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3,842.26万元、-17,105.95万元、5,976.22万元和10,654.47万元。

报告期各期,金力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59.51万元、10.08万元、-456.99万元和10,440.21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1,561.68万元、21,609.84万元、54,861.47万元和47,079.00万元,收现比分别为62.45%、98.72%、78.90%和68.08%。

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截至2022年6月末,金力股份合并及母公司均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合并及母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14,069.25万元和24,847.11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金力股份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20,285.82万元、37,244.20万元、27,157.11万元和14,069.25万元。

对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金力股份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公司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前期产品研发、产线建设、生产和营销投入较大,前期整体收入规模较低、产品盈利能力较弱、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导致公司出现亏损。2021年以来,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但完全弥补累计亏损仍需要一定时间。

金力股份提示称,本次发行上市后,若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则公司存在短期内无法向股东现金分红的风险;如公司不能实现持续盈利、尽快弥补累计亏损,将对公司股东构成不利影响。

财务内控不规范

报告期内,金力股份因融资渠道少、资金链紧张等客观原因,发生了如转贷、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内控不规范的行为。针对上述内控问题,公司实施整改方案的时间较短,未来若公司财务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或内控不规范的情形再度发生,可能出现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风险。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为满足日常研发和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金力股份存在将超过实际采购金额的银行贷款受托支付给邯郸开发区载德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载德”)、邯郸羽元盛世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羽元盛世”)的情形。

报告期内,金力股份共发生银行转贷51,283.38万元,转贷资金分别受托支付给邯郸载德、羽元盛世后,最终流回金力股份用于生产经营。

报告期内,金力股份因业务经营发展的需要曾向关联方拆入资金,并向关联方支付相应的资金使用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关联方的资金拆借已全部结清。

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金力股份资金拆借余额分别为17,015.65万元、6,963.25万元和-289.51万元(正数指应付关联方款项,为负数指应收关联方款项)。

2022年上半年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占营收54.97%

金力股份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微宏动力等,均为知名锂电池厂商。

报告期内,金力股份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19年74.64%、2020年58.93%、2021年83.14%和2022年半年度91.2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其中,金力股份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金力股份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2.55万元、35,135.75万元和38,012.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79%、50.53%、54.97%。

金力股份表示,比亚迪为公司重要大客户,同时比亚迪持有公司2.24%股份,为公司股东。若公司不能维持与比亚迪的合作关系、或比亚迪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是公司在新客户的开拓上未能取得成效,将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金力股份还表示,鉴于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在盈利能力和规模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公司未来仍将继续加强对上述重要客户的业务承接力度,公司客户集中度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如果未来公司与下游市场主要客户合作出现不利变化、新客户拓展计划不如预期,或未来公司的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将导致其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亏损。

中国网:与上市公司天马新材存产品质量纠纷

据中国网报道,金力股份在招股书中提及,2022年4月,公司收到客户通知,称公司向其交付的部分批次锂电池隔膜检测异常。对于前述情况,公司将其归因于原材料质量问题。

而据金力股份供应商北交所上市公司天马新材于2023年1月10日发布的公告,近期,金力股份收到其下游客户关于产品质量的投诉,金力股份归因为原材料质量问题,认为上述问题系天马新材供应的氧化铝粉体材料不符合同约定所致。

天马新材公告,金力股份就上述事项对其发起诉讼,并要求解除与其氧化铝粉体材料《买卖合同》、赔偿各项经济损失约2443.31万元、承担剩余氧化铝粉体材料的退货责任、承担诉讼费、财产保全费等费用。

金力股份亦在招股书中提及上述诉讼事项,但其表示所要求的各项经济损失金额约为2110.08万元,与天马新材公告不同。

对于上述事项,天马新材公告表示,其为金力股份的长期供应商,与业内多家锂电池隔膜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并进入锂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多年来未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诉讼纠纷。

由此,据金力股份招股书,天马新材已向金力股份提起反诉,要求金力股份支付氧化铝粉体材料397.80万元货款及利息。

天马新材于2023年2月9日发布公告称,前述货款部分合同所涉诉讼,即其就与金力股份天津分公司价值234万元的氧化铝粉体材料合同提起的诉讼已经法院受理,并将于3月7日开庭审理。至于剩余的163.8万元的货款合同,天马新材则并未提及。

科创板日报:47家外部机构突击入股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从股权结构来看,金力股份实控人为袁海朝和袁秀英,两人系夫妻关系且控制公司25.68%的股份。

在金力股份提交IPO申请近1年内(即2021年10月份以来),金力股份完成了3次增资、7次股权转让。参与及受让方包括公司第一大客户比亚迪、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湖北小米、双杰电气、厦门国贸海通等在内的近47家外部投资者,存在突击入股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外部投资者中,济南信创、厦门惠友豪嘉、安徽基石、天津市东金园、北京杰新园等13家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是在2021年9月份之后成立的。也就是说,距离金力股份申请科创板上市不到1年的时间。

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是北京杰新园。该公司2022年5月12日成立,距金力股份发布上市申请不足4个月。

此外,多轮融资之后,金力股份的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21年10月的17.55亿元跃升至2022年12月的93.38亿元,短短一年左右,公司估值涨了5倍多。

金力股份有何等魅力获得如此多信任?

对此,金力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系公司所处新能源赛道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受到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机构扎堆投资金力股份的背后是公司已处准备上市前期、发行人实施股权激励,且引入比亚迪、海通证券、珠海北汽等部分外部投资人时,签订了众多对赌协议。

例如,既是金力股份第一大客户,也是公司股东的比亚迪,早在2021年10月入股时就与公司实控人袁海朝等签订了对赌协议,包括“优先清算权、整体出售征得同意、反稀释、股权转让限制”等特殊权利条款。截至目前,虽然部分对赌协议已经终止,但若金力股份此次IPO失败,则有关条款将恢复效力。

长江商报:毛利率波动大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据长江商报报道,在开始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头部企业大批量供货以来,金力股份盈利能力快速提升,但整体毛利率表现依旧不稳定。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金力股份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14%、-4.38%、34.47%、33.94%。其中,2020年公司毛利率显著下降主要受新产线调试和产线频繁切换生产产品型号等因素影响,次优品库存较多。公司为减缓库存压力和仓储费用,于2020年出售处置较多次优品,拉低整体毛利率。同时,为应对财政补贴退坡以及疫情冲击影响,公司主动降价也使得毛利率大幅下降。

此后随着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金力股份的毛利率水平才明显回温。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小幅回落,已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41.73%的毛利率平均水平。

虽然2021年开始实现盈利,但金力股份的盈利质量却在退步。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金力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59.51万元、10.08万元、-456.99万元、1.04亿元。

截至各报告期末,金力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45亿元、2.22亿元、2.94亿元、4.26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0.06%、49.3%、21.38%、24.12%。其中,2022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半年就增长1.32亿元,增幅约为44.9%。

界面新闻:红利已过

据界面新闻报道,金力股份市占率排名第四。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1年公司在湿法锂电池隔膜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8.9%,行业排名第四,仅次于恩捷股份(002812.SZ)、中材科技(002080.SZ)和星源材质(300568.SZ);在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占有率约为5%,排名第七。

贵为行业第四的金力股份,至今仍存在未弥补亏损。截至2022年6月末,金力股份合并及母公司均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亏损分别为1.41亿元和2.48亿元。金力股份四个报告期(2019至2022年上半年)两度亏损(2019年及2020年)在整个隔膜行业极为少见,同期主要竞争对手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和沧州明珠都未出现亏损现象,由此可见金力股份的经营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金力股份已错过行业发展黄金期。在2022年高工锂电年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亿纬锂能(300014.SZ)董事长刘金成也判断,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情况。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发出过电池产能过剩预警,他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吉瓦时,届时电池出货量可达1200吉瓦时,产能将大幅过剩。”

本次金力股份募投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最快也要2025年才能完全落地,在同行企业已纷纷推出扩产计划之际(恩捷股份2023年计划产能为100亿平方米,是2021年的2倍),结合两年后动力电池全产业产能过剩的悲观预期,公司投募项目落地后效益不容乐观。

证券市场红周刊:通过收购资产快速“催肥”,“低价”获得资产有秘密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金力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湿法隔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资产规模分别为13.72亿元、14.17亿元、28.77亿元、49.20亿元,从数据来看,其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后两期,增速惊人。

令人好奇的是,金力股份的资产规模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增长呢?回顾该公司近两年资产运作情况,不难发现,报告期内金力股份进行了频繁的资产收购,公司规模正是在不断收购中被迅速“催肥”的。

先是于2021年5月收购了安徽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曾用名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金力”)90.05%的股权和鞍能公司100%的股权,之后又于2022年4月收购鞍能有限合伙36.36%的股权,获得其持有的安徽金力9.95%的股权,最终通过分步收购的方式实现对安徽金力100%的控股。

对于收购的原因,金力股份称由于隔膜生产设备交货周期长,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达产时间久,收购现有产线可以更快速高效地缓解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安徽金力拥有两条已投产隔膜产线以及其他隔膜生产设备,设备配套完善、成新率高,可以极大地填补公司采购设备未交付的真空期,快速提升公司产能。

在收购价格方面,首次收购时,安徽金力90.05%股权和鞍能公司100%股权共作价2.4亿元,剩余股权收购时,金力股份向交易方共支付了转让款2449.95万元。换言之,金力股份总计花费了2.64亿元的成本便将安徽金力收入囊中。

然而,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末、2022年上半年末,安徽金力的净资产分别为2.85亿元、3.39亿元,这意味着金力股份以低于安徽金力净资产的价格获得了其控制权,这相较A股市场诸多收购案例中,标的资产估值较净资产动辄几十倍的情况大相径庭。难不成是安徽金力盈利状况不佳,原股东才将其贱卖?但据资料显示,同期,安徽金力净利润分别为3699.72万元、5374.92万元,获利能力良好,那为何该公司会被低价出售呢?

事实上,上述资产收购并非现金交易,安徽金力的原控股股东山东海科也并未套现离场,而是以安徽金力90.05%股权和鞍能公司100%股权作价2.4亿元,认购金力股份增资的4000万股股份,获得了金力股份5.46%的股权。也就是说,山东海科实际上是将其旗下公司注入到了即将上市的金力股份之中。

山东海科背后的实控人为杨晓宏,其在资本市场颇有些名气,去年底,其一举拿下上市公司山东华鹏(603021)的控制权,将旗下赫邦化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体系,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不仅如此,目前正在创业板IPO的海科新源也是其控制下的公司。

作为资本运作高手,杨晓宏将安徽金力注入金力股份,获得金力股份股权的同时也能助推其完成上市,后续等股权解禁后,再将原始股出售获利,便有可能实现财富的“大跃进”。因此,上述收购事项对于金力股份和杨晓宏而言,可谓是“双赢”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杨晓宏将安徽金力注入金力股份时的增资价格为6元/注册资本,而在此之前,2019年3月、2019年7月、2020年8月,金力股份的第七次、第八次(部分交易)、第十二次股权转让中,其交易价格均为9.5元/注册资本。若照此计算的话,安徽金力注入时的估值虽然低于净资产,但对应的金力股份当时的估值也同样有所折价。而如果以2022年12月,金力股份报告期内最后一次股份转让时17元/注册资本的价格来看,通过前述交易,杨晓宏已经获益颇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