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合肥4月28日电 (赵强 陈宜淼)在肝豆状核变性被发现111年之际,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指导,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主办的“第一届肝豆状核变性国际会议”2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会议特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外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和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国家杰青等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并作重要的学术报告。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吴振宇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服务人类健康、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表示,该院作为大学乃至安徽省的医疗重地、学科高地、教学基地,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此次大会的召开,是一次提升学术水平、开阔学术视野、增进行业友谊的盛会,会上形成的原创性、标志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将会对推进脑病学科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聂久胜在会上致辞并介绍了医院及脑病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说,该院脑病科作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临床防治中心,在国内外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本次大会将是一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凝聚共识的大会。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介绍,恰逢肝豆状核变性被发现111年之际,此次大会为全面系统地总结国内外111年来该疾病的诊疗技术进展状况,给国内外从事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治疗、康复与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和展示成果的平台。
杨文明在会上着重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九大亮点,包括构建新的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提出新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型;推出并解读国际首部《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首次确立铜蓝蛋白诊断肝豆状核变性中国标准;构建世界共享的国际最大最权威的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数据库;开展国际注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等。
杨文明说,希望本次会议的“九大亮点”能够为世界肝豆状核变性研究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