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6月2日讯 (泉州晚报记者 王金植)昨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连日来,泉州市举行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热闹度过自己的节日,更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民间艺术的距离,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既欣赏又体验 学生乐享非遗魅力


(资料图片)

5月31日上午,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开展“乐享非遗·浸润童心”非遗进校园活动,带领孩子们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迎接自己的节日。

手把手传授漆线雕知识 (市艺术馆供图)

憨态可掬的佛雕、栩栩如生的木偶头、精美的纸织画、逗趣的妆糕人……传承人老师一边讲解非遗知识,一边手动示范,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一只漆线雕的盘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耐心和技巧,根据图案仔细地盘绕。“有点难,但很有趣”,孩子们彼此比赛,看谁先完成这份特殊的手工作业,在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亲近和认同。

动手体验提线木偶的魅力 (市艺术馆供图)

活动当天还有非遗表演。要说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肯定是提线木偶戏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主要依靠演员用手指牵动悬丝完成,其精妙之处全凭演员操线功夫。演员以十指同时操纵十几条甚至三四十条线丝控制木偶,惟妙惟肖的表演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化身“小戏迷”,来到台上跟着传承人学习戏剧表演基本身段动作,体验提线木偶戏操作,现场其乐融融。

泉州市艺术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也激发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兴趣爱好。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推广,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6月1日当天,我市各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欢庆孩子们的节日,有活灵活现的妆糕人、精美雅致的剪纸花灯以及簪花围,还有火鼎公婆、醒狮大赛等趣味横生的游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推动非遗传承 特色课程丰富校园

其实,这些精彩的非遗校园展示体验活动并不仅在重大节假日才会出现,多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大力推动非遗项目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承。平日里,在校园,不管是课程还是文娱活动,都能看到非遗的身影。

每年有半年多的时间,泉港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小分队会走进辖区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图片展示、现场展演及学生体验交流互动,让同学们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大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这只是一个缩影。泉州市鼓励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学传习、高校开设南音等非遗专业课程,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阶梯式的非遗教育传承体系;推动南少林五祖拳、拍胸舞等十多项重点非遗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由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到学校授课。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竹藤编技艺)、泉港区庄重文实验小学(北管)、南安市岑兜小学(闽南高甲戏)等10所学校先后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安溪茶学院等高职院校分别设立陶瓷制造工艺、茶学等非遗专业;泉州艺校开设闽南文化等专业,已输送专业人才1000多名。此外,泉州师院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整合海峡两岸既有学术与人力资源,共同推进闽南文化跨界研究。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完善文化和教育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教育机制,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逐步形成公共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教育工作新格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