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江结合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紧紧围绕“生态黄江”目标,深入推进山、水、路、园等要素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结合绿道文化和传统文化,全力建设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得益于文旅体融合发展,黄江镇在2019“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上,被评为“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先进单位。今后,黄江镇将结合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参与打造全市“百里山水画廊线路”,建成生态文化型乡村旅游片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黄江。

“绿道项链”串联起多种文化

清晨,金灿灿的阳光暖暖地照进黄牛埔森林公园,把整条绿道映成金色。这时,不少市民已在长达17公里的绿道上或骑行或徒步,在尽情玩赏湖光山色中开启一天的生活。

黄江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经济带腹地,西南与深圳市接壤,森林覆盖率近60%。全镇长达50多公里的绿道从群山中穿行而出,沿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蜿蜒而行,将沿途的亭台与植物花卉串联起来。其中,17公里长的黄牛埔森林公园绿道最为著名,不仅是国际环湖自行车赛道,而且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最美绿道”。

“黄江自行车队一直在为省队和国家队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与黄江营造的体育氛围和绿道文化息息相关。”黄江自行车队负责人介绍,从2001年建队以来,黄江自行车队多次斩获省运会及全国性比赛金牌。

2010年黄江以国际自行车赛场及自行车运动文化为主导,大力建设绿道配套工程,以融山水康体、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为总体定位,引入现代田园建筑风格,为群众提供一个运动、休闲的好去处。黄江的绿道文化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011年12月25日,全国业余自行车联赛黄江站比赛拉开战幕,比赛共吸引全国各地约3000人次参与个人赛和团体赛。

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和体育文化使黄牛埔森林公园成为黄江镇举办绿色活动的必选之地。2012年,黄江镇首届绿道文化节在黄牛埔森林公园开幕,着力打造黄江绿道文化体育品牌;2018年,黄江镇全民健身徒步活动吸引了周边镇街以及深圳2500多名徒步活动爱好者参与其中。

近年来,黄江坚持从慈善敬老马拉松长跑、五四青春彩跑和徒步活动等市民最关心、最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入手,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使绿道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从2016年开始,黄江将每年12月举行的慈善敬老马拉松长跑日设为黄江慈善日,动员社会各界进行公益性募捐,并在活动现场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人人献”爱心义卖、“慈善活动回顾长廊”等公益活动,打造慈善文化。

总体来看,一条绿道将黄江体育文化、自行车文化、健康文化、慈善文化串联起来,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内涵,更进一步擦亮黄江的特色旅游名片。

以乡村振兴拉动全域旅游

黄江镇内,长龙社区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该社区四面青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是东莞市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之一,拥有大屏障、黄牛埔两个市级森林公园,黄牛埔和大石坑两座水库以及水渠农田果林等,生态基底一流。

长龙建村400余年,在近年经济发展、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长龙依旧保留下7个成片的传统村落。排屋、炮楼、祠堂、教堂、民国别墅、古井、古树、巷道等历史遗迹古风犹存。其中,竹山下村有全镇保留最好的碉楼大院李保楼(又名荣秀别墅),其建筑风格独特,气派非凡,有近140年历史;老围村后山坡有3棵近170年历史的细叶榕树;老围村小组饭堂里陈列有一座花轿,工艺雕刻精湛,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还有下围村南大门楼内古井和上流洞村一座江氏家族碉楼,均超过130年的历史。

依托古风犹存、村产融合、三产联动发展的岭南新乡村,长龙社区将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将山水资源、古建筑资源和客家文化相结合。“我们要以乡村旅游为翘板,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长龙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该社区将对下流洞村进行旧村美化改造,将以民宿项目开发为载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把家庭聚会、企业聚会、同学聚会等元素融入到民宿产业发展中,既要充分利用古建筑这一传统旅游资源,也要注入咖啡厅、酒吧等时尚元素,将乡村旅游打造为拉动长龙全域旅游的引擎。

春节期间,来自长龙、北岸、三新社区及镇自来水公司的26支麒麟、狮子队齐闹新春。年俗回归的背后,是黄江近年来对弘扬传统文化不遗余力的支持。如引导社区居民了解麒麟文化、参与麒麟培训,并拨款支持麒麟队的建设与日常训练等,黄江组织凝聚起老一辈和青少年舞麒麟爱好者,让麒麟文化和客家文化得到进一步推广。

从最早期的十几人,到如今的上百人,舞麒麟早已成为长龙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参与其中。麒麟文化已经在长龙社区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在长龙社区,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心之所系。客家人独有的文化,就在这婉转动听的曲调唱腔中。

“长龙社区客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我们打算将客家文化注入到民宿产业中,增加旅游业的内涵。”长龙社区负责人说,辖内客家文化值得大力弘扬,舞麒麟、祝寿、唱客家山歌等传统活动至今仍在社区内广为流传,客家传统美食如艾粄、娘酒、萝卜粄、汤圆等是社区内一大特色,还可以通过融入雕塑小品、文化墙、历史长廊等要素,进一步挖掘长龙社区特色文化资源,为民宿产业增添内涵。

山水融城促进环境整体提升

黄江镇不仅地处莞深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而且位于莞深两座国家级科学城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物资汇集于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黄江镇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黄江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在优先保护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前提下,在丰富多彩的森林风景资源基础上,突出“青山秀水、自行车运动、湿地沙洲”游览主题,以东莞市旅游网络体系为依托,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开发以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旅游产品,把黄牛埔森林公园打造成东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根据规划,黄江将依托森林公园环绕的优质生态基底,建设“水韵黄江,森林慢城”,通过城市品质提升使黄江在城市特色形象、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最终建设成为东莞极具特色的“山水画廊宜居区、森林小镇示范区”。

“黄江向南与深圳光明区进行产业衔接,建设创新融合发展先行区;向北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与松山湖旅游区结合,可打造区域生态旅游核心。”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并进,促进三者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寻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扩展,促进城乡发展环境的整体提升。

山体连绵的自然地理风貌,塑造了黄江多片区、多走廊的森林城市格局。此外,公常路、生态路、东环路、莞樟路以及莞深高速组成的“两横两纵”品质空间架构,则构成了黄江北、中、南三大片区的交通骨架网。

基于上述条件,黄江计划依托自然绿道资源和城市步道设施,规划形成南北两大慢行系统,通过公常路南北慢行轴线串联,形成黄江的城市慢行骨架,连通各公园及社区步行道路,打造黄江全域覆盖的城市慢行网络结构。

此外,黄江还将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基底,把山体和水系串联起来,形成“蓝绿相间”的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