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6月中国出口28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7%;贸易顺差515.3亿美元。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认为,6月出口延续了高景气度。从当月数据看,出口金额连续3个月保持在2600亿美元以上,6月份更是首次超过2800亿美元,创下今年新高,与去年12月出口额持平,同比增速更是达到32.2%,环比增速则达6.6%,表明中国出口的强劲态势。5月份以来,出口的基数效应已逐渐减弱,6月出口仍维持高增格局,连续13个月保持正增长,表明中国出口的韧劲很足。

三方面原因支撑出口延续高景气度

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支撑出口延续高景气度。

一是欧美经济持续复苏推动海外需求增强。6月以来,欧美国家新冠疫苗接种明显加快,目前美国67%的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12岁及以上人群中55%已完成疫苗接种,英国已计划逐步放开防疫管制措施,欧美国家经济复苏加快,海外企业生产补库存加快,叠加消费景气度提升,拉升整个海外出口需求。

二是重点出口商品仍维持较好竞争优势。中国防疫物资、医疗等前期重点出口商品因全球疫情好转而出现下降,6月份纺织纺纱制品出口为125.15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速降幅达22%。由于海外非防疫物资需求持续走强,形成补位,如手机以及集成电路等重点出口商品保持稳增态势,6月份出口额分别为102.8亿美元、119.58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32%。三是出口替代效应短期仍较强。东南亚国家局部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如越南7日平均确诊病例达1300例,至少完成一剂疫苗接种人数占全国人口仅3.8%左右,部分工厂停工,出口供给受影响较大,而中国出口替代效应仍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总体看,1-6月出口金额达1.5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加快、经济复苏增强,生产补库存和消费需求增强,上半年低基数效应和替代效应维持较大影响,运价抬升也对出口有一定扰动,推高上半年出口高景气度。

三大因素促使进口同比维持高增

6月份,中国进口2298.9亿美元,同比增长36.7%,环比增速达5.2%。从当月数值看,进口额仍保持高增,但6月进口的基数效应开始减弱,同比增速比5月已出现回落趋势。

对此,唐建伟认为,进口同比维持高增长主要在于三方面原因:中国经济复苏推动企业补库存需求增强、重点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强以及低基数效应的影响。

6月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复苏势头。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唐建伟表示,三大指标虽略微回落但各项PMI指数均维持在50%枯荣线之上,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着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以此支撑中国较大的企业补库存需求。

同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布伦特原油从1月初的51.09美元/桶升至6月末75.13美元/桶,涨幅达47%;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从1月初的598.19点升至6月末的800点,涨幅达33.7%。大豆到港成本价从1月初的5275.92元/吨升至6月末5845.63元/吨,涨幅达10.8%。6月农产品、原油、铁矿石等进口额分别为202.43亿美元、198.76亿美元、167.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62.8%、83.3%。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去年6月中国进口额为1680.55亿美元,相对偏低。虽然自5月起进口的低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但今年6月进口额创下历史性高位,达2298.9亿美元,故低基数效应仍构成6月进口同比增速较高的部分原因。

“总体看,1-6月进口额达1.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创下近年来新高,其中大宗商品价格仍是推动进口同比高增的主要原因。其中,原油、农产品、铁矿砂等重点进口商品价格涨幅均大超去年同期,‘量稳价升’格局是上半年进口的主要特征。”唐建伟说。

出口增长边际放缓,进口增速缓慢回落

展望未来,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仍是海外需求增强推动,但下半年欧美经济复苏强劲态势能否维持还有不确定性,生产补库存和消费刺激带来的需求支撑也将减弱,下半年基数效应影响已不大,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持续增强,下半年升值压力相对较小,对出口影响不大,但下半年若出口运价持续抬升会抑制出口供给,故维持出口边际放缓的预期不变。

进口方面,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如原油、农产品等价格涨势仍持续,价格因素对进口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驱使进口将维持较高增速,同时在政策层面,稳外贸和保供稳价政策调控措施将更加精准有力,大宗商品投机炒作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预计未来进口增速回落可能是梯度走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