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落地生效,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补充通知》,该通知从保证服务时间、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各地要创造条件在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
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各地要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各地各校要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后,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不得强制有需求在校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各地要创造条件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强化经费保障,明确收费、教师取酬标准,可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要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等。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可聘任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同时要把好外聘人员资格关。
课后服务资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但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遴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研学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课后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和学生、家长自愿原则。是否参加课后服务以及选择服务内容,由学生和家长根据需要,自主决定、自愿报名,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参加,要靠工作吸引力把学生吸引来。学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少年等群体接受课后服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服务费用。
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也是课后服务内容的重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江西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智慧作业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等,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