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请你帮我看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作业总是拖拉,无法专心呢?”随着新学期开学,前往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学习困难门诊问诊的家长与孩子也多起来了。该门诊在南京开诊至今已满一年,作为该科医师,黄懿钖也见证着一年来前来求诊的家长与孩子的变化。

求诊孩子得到个性化保护

每周二和隔周的周六,是学习困难门诊开诊的时间。即便是周末,记者仍旧看到不少家长或单独或带着孩子,在诊室门口排队等候。开学之际,门诊接诊了不少初诊患者,因此每次的问诊时间都比较久。

与过去常是学校老师发现孩子学习状态不佳不同,黄懿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前来就诊的儿童都来自于家长的察觉,但被“误解”的也不少。小墨(化名)一直被家人视为多动症,“做事特别容易分心,比较固执。”于是妈妈带着他来到医院。一番检查之后,黄懿钖发现小墨被误会了。“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关注,但对不感兴趣的就很难进入状态,不喜欢变化、社交。但他对公交线路图非常着迷,只要看一遍就记得非常清楚,喜欢研究。”黄懿钖告诉记者,小墨其实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简单来说就是轻微孤独症的一种,这个比较容易被误诊,但经过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就能懂得如何变通、怎样适应新环境。”

开诊一年,黄懿钖表示,学习困难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患者一种主诉,“导致学习困难原因有很多,譬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也可能是学习技能障碍,或者其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一年来,黄懿钖一直呼吁家长要尊重神经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也许这只是一种性格特质,我们应该允许自认为的怪怪地行为存在,只要孩子自身不受影响或不打扰他人就行。”

通过“学习课堂”家长自我反思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学校在减负之余,家长对于“成绩”的看法改变,也成为助力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但多年的养育焦虑并非一朝一夕可改变。于是,学习困难门诊也逐渐成为家长的“学习课堂”。

当天的诊室内,单独前来问诊的赵女士(代名),在向医生讲述自己正在上初二的女儿的问题之后,开始向黄懿钖咨询自身问题。“最后在我帮助她分析孩子的问题之后,她也开始正视自己的养育焦虑。”赵女士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更多指导,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孩子的好家长。

黄懿钖告诉记者,门诊上她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还有一些家长遇到孩子疾病,不知道如何处理。我们会告诉他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加害者,应该陪着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击败问题。”

医生成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桥梁

除了病理性问题,这一年里,黄懿钖也接诊不少因为情绪困扰而影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孩子。初三的小莹(化名)即将参加中考,但是无论如何努力,总是无法提高到理想成绩,这让她自己很沮丧,于是和妈妈当天一起来到门诊。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情绪问题,经常无法与家长沟通,和家长来到这里,他们期望借助医生之口,把自己的话向家长表达。而很多家长也在摸索着与青春期儿女的相处模式。”这时候医生就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面对这些孩子与家长,黄懿钖非常谨慎,分别单独沟通,帮助双方理性分析,更像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好在因为母亲也是儿童心理行为相关领域的医生,从小接触过很多案例,经验丰富的她总能处理得当。“小莹的妈妈比较强势,小莹怕自己说的话妈妈不接受。于是我帮助她们客观分析,发现她在小学时的一些问题被家长忽视了,沟通后妈妈也表示了理解,改善了亲子关系。”黄懿钖介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