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4日,在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优质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种粮大户陈宏尚和睢宁县新力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潘跃各带领一群人在进行机插秧育秧,原本是各忙各的工作场面,因为都夸自己技术先进,而打起育秧“擂台赛”。正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凌城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负责人仝刚跃做了临时“裁判”。

在这块集中育秧基地里,陈宏尚和潘跃的育秧地一路之隔,双方干活的人都是附近村民,有时他们隔着一块块田畦在喊话聊天,现场的热闹声惊起正在田里偷吃的麻雀、喜鹊等只能飞到地头的树枝上乱跳鸣叫。

陈宏尚有17亩育秧地,现场有25人在育秧流水线上忙碌,续盘、上土、接盘、运盘、摆盘等5个环节各司其职;潘跃有30亩育秧地,现场只有12人,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3D印刷水稻播种机,稻种、秧盘、基质土轻松进入育秧机内,一个个均匀整齐的育秧盘从自动播种机上传送到指定苗床上。

“老陈,我使用的印刷水稻播种机,首先人力成本上比你节省一半多;我每盘用的稻种量是1.2两,你的是1.5两;我用的是育秧棉比你用的育秧土,保水性好,没有土传染病菌,机器插秧时不存在断垄缺穴现象……”潘跃一笔笔和陈宏尚“算账”比较。潘跃实际上一直把陈宏尚作为追赶目标,2022年6月4日,陈宏尚的稻茬小麦亩产755.3公斤,是江苏省淮北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新纪录。这个记录让人振奋,也让流转了1100多亩地种了10多年地的潘跃品出了啥是“农业现代化”。“啥事都要讲科学,这种‘印刷播种技术’就是在今年2月7日、4月11日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分别组织召开的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培训会与水稻机插秧育秧现场观摩会议上了解到的,我又到宿迁市、安徽宿州等地实地考察……”潘跃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种地选良种,还要用良法。我们已从‘会种地’转变到‘慧种地’了,从种子下地、田间管理到收获归仓,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操作,让种地省心又省力。”

凌城镇有7.2万亩耕地,在一季稻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模式下,凌城镇政府创新实施“小田变大田”进行规模化种植。截至2022年,凌城镇25个村集体合作社、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种植大户流转土地面积近4.2万亩。目前,凌城镇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8台,联合收割机330台,乘坐式插秧机146台,无人植保机263台……基本上能够满足凌城镇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求。

近年来,凌城镇依靠科技推动农业内涵式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农业是凌城镇的优势,如何把百姓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需要产业的带动。凌城镇依托江苏省“味稻小镇”、“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围绕着小麦和水稻种植作物做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全力推动美好凌城实现跨越发展。“粮食作物季节性特别强,像小麦收割就那几天时间,小麦是集中上市的,这时候小麦卖不上好价钱的,怎样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难题,我们镇党委、镇政府以镇域为中心,新招引一家面粉加工企业、一家稻米加工企业技改升级,加上原有的一家面粉加工、两家稻米加工企业,争取打造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凌城镇分管农业副镇长许雪峰介绍。

徐州禾康惠粮油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面粉加工企业,投资9000万元,占地130亩,建仓储12栋、仓容量5万吨,一条制粉生产线,日产面粉500吨。“公司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种粮大户合作,一是当小麦集中上市时,可以按市场价格收购,也可以存放在公司的仓库里,由公司替他们保管,他们只出点电费和人工费即可,等小麦价格上涨之后,可以卖给我们公司,也可以卖给别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种粮人的收益。第二,因为公司直接面对市场,知道哪个品种小麦的面粉市场认可度高、价格高,我们会及时向他们推荐。”该公司负责人姬茂芝对来访的凌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海燕说,“公司现在缺少与种粮大户沟通的桥梁,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大户在存储粮食方面的顾虑和选用品种方面的担心。”金海燕表示,凌城镇党委、镇政府围绕服务市场主体这一条主线,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履行维护公平、确保安全、有效监管三大职责,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得益于凌城镇的农业优势,我们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群众的日子也像优质面粉香醇弹韧。”

2022年,睢宁县粮食播种面积220.2万亩,粮食总产实现9.4亿公斤。2023年,睢宁县委、县政府依靠农业农村资源,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补齐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够高的短板,立足当地现代农业优势,打通农业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各环节,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入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倾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强化农业产业韧性,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县新局面。(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顾士刚 王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