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兴安盟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丰”,但粮食损耗浪费现象一直存在。据统计,全盟每年秋后储粮环节损耗量约占总量的6%至10%,损失约12亿元,节粮减损势在必行。省下的就是赚下的,2022年全盟72亿斤玉米得到科学储存,占当年产量的60%,按照5%的减损率计算,一共减少耗损3.6亿斤,减少储粮损失将近4亿元,这相当于省出一个“国家产粮大县”。
兴安盟玉米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产量近120亿斤,占全国玉米产量的2%,占全区玉米产量的18%,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气候条件、农户传统储粮售粮和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每年秋收之后,农民总习惯将收获的玉米堆放在自家庭院里晾晒,俗称“地趴粮”)问题非常严重,鼠害、霉变造成的损耗特别大。
近年来,兴安盟深入开展节粮减损行动,把科学储粮作为节粮减损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了《兴安盟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盟级主导、县级主抓、乡级主责、村级主推、农户主体”的工作机制,形成盟、旗(县、市)、镇(乡、园区)、村(嘎查)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全域推动、专班推进,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解决百姓储粮难题,降低粮食损耗。
大力推进庭院立体储粮。组织指导有资金、有意愿的农户通过在庭院里搭建钢筛网囤、塑料网囤、玉米栈子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的储粮装具,实现离地通风储粮,让粮食由“湿”变“干”、由“趴”变“站”。2022年,兴安盟引导农户庭院立体式储存玉米约125万吨,节粮减损1.25亿斤。
合理建设集中储粮点。根据各镇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小广场、荒地等集体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用地等公共平整场地,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建设简约统一晾晒场,建立机械化保障的储粮场地,配套小型传输机、铲车等整理设备,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
探索“粮食代存”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粮权不变、存取自由、便利农民”的原则,在确保风险可控、保证群众收益的前提下,鼓励信誉良好的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拓展“粮食代存”业务,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的转变。2022年,兴安盟累计实现粮食代存13万吨。
因地制宜开展籽粒直收。鼓励大型种植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为农户提供土地托管经营服务,在所托管的土地中种植适合籽粒直收的品种,在田间收获作业时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工作后,直接烘干入库,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损失损耗。2022年,兴安农垦事业发展中心种植了10万亩适合籽粒直收的品种。据测算,机械籽粒直收成本较机械摘穗型收获成本每亩地要低50元左右,仅收割成本就节约500万元左右。同时,籽粒直收可直接减少农户“地趴粮”的损失损耗,按照3%的减损率计算,共减少损耗300万斤左右,约挽回损失350万元,两者相加,10万亩地籽粒直收可节约减损850万元左右。2023年兴安农垦事业发展中心又投入825万元,增购3台籽粒直收型收割机,目前拥有籽粒直收型收割机36台。2023年可籽粒收获面积有18万亩。
总结和推广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兴安盟召开农户科学储粮节粮减损工作现场会,实地观摩节粮减损成功经验及做法,并对兴安盟范围科学储粮工作成效明显的20个示范村、29个示范大户、10个示范联户和100个示范农户给予表彰奖励,使科学储粮、节约爱粮在兴安盟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