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雨瑶
“行业竞争太激烈了,赔钱也得卖。”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汽车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感慨。
车市“价格战”硝烟再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份以来截至8月15日,已有11家车企宣布对旗下部分车型降价,降价幅度在1万元/辆至6万元/辆不等。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汽车降价促销氛围在终端渐浓,部分车型的降价已落地实施。
(相关资料图)
“‘价格战’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双面的。”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价格战”可以刺激汽车销售,缓解行业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价格战”也在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价格战”硝烟再起
“市场竞争太激烈,近期降价促销主要是为了达成年底的销售目标,加速抢占市场。”北京市海淀区一家4S店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门店的降价政策将持续到年底。
记者注意到,在该店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展板,上面列明了正在降价的4款车型。“这上面标注的是零售价,降价后的价格都比标注价要低,现在买很划算。”上述工作人员说。
而在另一家汽车4S店内,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店内摆设的两款车型都在降价。”就其中一款售价为24.88万元的新能源车型,该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价格优惠、店内补贴以及北京市政府的补贴,上完保险后的最终价格为18.88万元,相当于一辆车便宜了6万元。
实际上,进入8月份,汽车“价格战”硝烟逐步蔓延,目前已有逾10家车企参战,其中既有造车新势力也有传统车企。
“这轮‘价格战’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激烈竞争,新能源蚕食燃油车市场,一些合资品牌不得不牺牲利润保市场。此外,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价格回调,使得新能源车成本降低,也驱动了此轮降价。”盖世汽车研究院研究员王显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上游原料价格下调及市场充分竞争外,销量疲弱尤其是纯电动车7月份增速放缓,也迫使不少车企通过促销力求销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万辆和23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6.2%和9%,同比分别下降2.2%和1.4%。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经销商持续高企的库存也是“价格战”上演的另一原因。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在荣枯线之上,处在不景气区间。其中,7月份预警指数为57.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8个百分点。
企业仍需不断创新
“价格战”持续上演已引发业内关注。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曾表示,价格战不是大家追求的,但是作为企业来讲必须随时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不但自主品牌如此,合资品牌广本、广丰也是如此,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竞争战场上战胜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竞争加剧下,汽车产业洗牌加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过去3年,已关停并转的品牌达75个,未来2年至3年,保守预计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只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转型快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价格战’是一种无序的市场竞争,不利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经历过‘价格战’之后,行业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市场格局。”对于此轮“价格战”,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长城汽车不畏惧“价格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相应的价格策略调整。
上述长城汽车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到了关键路口,“放血式”的价格战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坚持长期主义,让体系具备“造血”能力,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还是会按市场需求走,不会为了冲销量而去盲目降价。”一家车企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市场要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车企制胜的关键还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张新原认为,从长远来看,企业还是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塑造品牌形象,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构建长期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
(责任编辑:戴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