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通过深度走访四家企业,试图从百年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新锐企业的强势崛起中,探究出企业创新的本质和魅力。

温静

编辑米娜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木兰汇酷特智能,一家由传统服装企业进化而成的C2M产业互联网工业生态的科技企业,在服装试验田的创新探索中,将个性化定制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化,每年可以生产出近百万套件个性化服装,它是如何做到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充电桩建设如火如荼,头部充电运营商特来电为何语出惊人,公开宣称充电桩的技术路线是错误的?而作为老牌企业,海尔和青岛啤酒又是如何保持活力的?8月18~19日,《中国企业家》木兰汇委员们来到青岛,深度走访了海尔、青岛啤酒、特来电、酷特智能,试图从百年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新锐企业的强势崛起中,探究出企业创新的本质和魅力。流水线和个性化的壁垒,如何打破?酷特智能的工厂,拥有近2000名工人,却没有厂长、车间主任,也没有班组长。员工全部由数据驱动进行自我管理。走进工厂,最引人注目的是悬在空中正在运行的传送带,上方悬挂着数以万计处于不同制造环节的服装,它们的款式、面料、风格、尺寸各不相同,但各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电子磁卡身份证。每位工人面前都有一个小屏幕,布料传送至工人面前,工人将磁卡往小屏幕上一刷,衣服数据一目了然。令人惊诧的是,这样的流水线工厂里,竟然没有两件衣服是相同的——酷特智能用流水线做出了个性化定制服装,一人一版、一衣一款、千衣千面。通常的观点认为,工业化与个性化无法融合,酷特智能却用工业化的效率和成本成功生产出个性化产品。工业化与个性化的壁垒是如何被打破的?在青岛,服装品牌“红领”无人不晓。后来“红领”创始人张代理决定摆脱传统服装生产企业的老路子,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他看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于是从2003年便开始探索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2005年,张代理把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张蕴蓝找回来,2007年正式成立酷特智能。2009年,张蕴蓝担任酷特智能总裁。十多年时间里,酷特智能引入互联网研发、营销等人才,建立起了用户在线自主设计、实时下单,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展开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C2M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驱动个性化生产的,是AI定制数据大脑,这是酷特智能的护城河。酷特智能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投入数亿元资金,建造了可以自动匹配数万亿种款式、版型、工艺、面辅料等的大数据库,可以满足99%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数据库的建立,并不容易。酷特智能董事长张蕴蓝举了个例子,“一个人的肩往前一点点,就要做接近一万个这种肩型的版。”这只是肩,不同的人形体各有不同,不断裂变,最后只有远超人类数量的版,才可能满足99%以上的人的需求。数据库规则大改了四次,不断积累、采集、修改,最后才建起了具有较高准确性的数据平台。“如今,3000人的工厂变成了近2000人,产能反而提高了,整体效率提升了20%,管理成本下降了50%,利润连续三年增长。”酷特智能副总裁马玉铭介绍。张蕴蓝称,酷特智能表面上是一家服装企业,实际上已经进化成为一家科技公司。酷特智能工厂对面,坐落着酷特C2M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目前由张代理负责——尽管他早已完全退出酷特智能的日常经营,但仍然舍不得放下产业研究。严格来说,自酷特智能成立之日起,这家企业就已经不再是一家服装企业,张代理、张蕴蓝两代掌舵者只是用一家3000多人的服装工厂做了一个科技试验田。十多年后,这块试验田开花结果。如今,酷特智能正将这种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数字化治理体系复制到其他行业和产业,据马玉铭介绍,目前已复制到50多个行业150多家企业。创新要回归业务本质

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正在布一个大局。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充电桩建设如火如荼,于德翔却公开宣称不做充电桩路线,特来电已开始建设充电网了。充电桩和充电网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充电桩只是一个简单的充电设备,而充电网,则是深度融合的智能充电系统——强调能源的互通、数据互联。于德翔直言,做充电桩的路线是错误的,那是汽车行业的惯性思维,他们用传统油车思维简单地套用在电车上。然而,电与油并不同。油是一种燃料,而电是一种能源。电有四个特征:第一,发电和用电同时进行,中间无法存储;第二,电网有60%的资产是闲置的;第三,电网在高峰期或白天没有多余电量;第四,为了调节用户用电峰谷的使用习惯,国家采用峰谷分时电价机制,最便宜的电和最贵的电价格差了倍。基于对电的基本理解,2014年,于德翔创立特来电的时候没有做充电桩,而是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构建了虚拟电厂平台。为什么能提前布这么大的局?于德翔认为,一是他“不安分”;二是所有创新都要回到业务本质上。年轻时,于德翔从国家电网辞职创业,“就是因为不安分,不愿意待在体制内”。2004年,特锐德成立,并于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几年后,于德翔希望自己和团队都能重回十年前的创业心态,因此开启了二次创业。他结合现代用电、未来用电市场,花了两年时间研究、调研,最后在2014年决定切入电动汽车领域,成立特来电。他认为,所有创新都要回归到业务本质上。企业发展和创新都应立足在国家支持发展的赛道和战略基础上,选择电动汽车领域也正是基于他对电力行业和国家战略的理解和响应。不过,这是一个基础设施行业,是马拉松赛跑,“理论上,一家好企业能跑40多公里,而这个行业到现在,还在4公里的阶段。”于德翔说,特来电成立十年了,刚走过产品和技术创新这一阶段,现在进入第二阶段,即整合资源,未来还需要慢慢跑。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答题

39年来,海尔紧跟时代节拍,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生态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已经从家电企业转型为物联网时代引领的生态型企业,当下更是持续聚焦实业,深耕智慧住居和产业互联网两大主赛道,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海尔已连续5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海尔,一个也许需要对它重新定义的海尔。”这是一位木兰汇委员在看过海尔生态体验中心后,发出的感慨。在智慧住居赛道,海尔连续14年稳居“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名,在全球构建起“海尔、卡萨帝、Leader、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Paykel、日本AQUA、意大利Candy”七大世界级高端家电品牌集群和“研发+智造+营销”三位一体的全球化运营体系,同时推出了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位于海尔生态体验中心三楼的三翼鸟全场景空间将整个“家”搬到现场,让木兰汇委员们体验了包括衣、食、住、娱各方面的智慧场景。在智慧阳台,这里不再是晾衣服、放杂物的地方,而是专属健身房,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萌宠阳台、绿植阳台;在智慧浴室,热水器可以提供矿泉养肤方案,在家就能洗上“温泉澡”;在智慧厨房,可量身定制健康菜谱,AI助力一键美食……所有场景,带来不一样的智慧生活“家”体验。如果说,智能家居让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海尔,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代表的则是一个外界更加陌生的海尔的未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元,占总GDP的比例超四成。而据IDC公布的数据,数字化能够给85%的企业带来财务上的改善。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卡奥斯首席架构师熊普江称,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生态之争,企业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物联网企业。而工业互联网会成为企业数字化的新引擎,成为企业数字化的助推器。数字化,要改变的不是简单的系统或信息化,而是真正要改变企业的形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熊普江称,通过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重塑企业价值。过去,提质增效、降本增效、个性化定制,被视为企业不可能的三角,如今通过工业互联网,这不可能的三角可被打破。2017年,海尔集团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试图通过制造经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以大规模定制为模式,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帮助多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熊普江介绍,跟过去以产品或企业为中心不同,卡奥斯COSMOPlat以用户为中心,将与用户全流程相关的因素聚集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企业、用户、资源的零距离整合,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工业生态。目前,卡奥斯COSMOPlat链接的企业已超90万家,服务企业超过8万家,给企业带来的节能、提效、增收方面的成效显著,连续5年位居国家级“双跨”平台首位。“长青”的密码

8月的青岛啤酒博物馆,里面挤满了游客——这是由老厂房、老设备改造而成的啤酒博物馆,已有120年历史,今天人们正从这探访中国啤酒百年工业发展史。青岛啤酒始于1903年,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创办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日耳曼牌”啤酒在3年后的慕尼黑世界啤酒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49年,青岛啤酒由青岛政府接管,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几经沉浮,一百多年前那家小小的啤酒厂在几代中国人的经营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啤酒企业,年产量达800多万吨,远销全球120个国家。坐在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红色建筑里,品尝着不同口味的青岛啤酒,大家产生了疑惑——一百多年里,青岛啤酒为何能保持“长青”?守正创新的青岛啤酒,成为长期主义下实业坚守的榜样。其保持“长青”的密码在于把握住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的是创新,“不变”的是品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还保留了1903年时车间的原貌。在糖化车间,有一台产于1896年的电机,直到今天,通电后还可以正常运转。博物馆工作人员称,当初的设备是在一代代青啤人的精心维护下保养至今的,已成为中国啤酒工业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来到宽敞的现代化车间,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车间操作的主角。在智能生产线上,机器视觉代替了人眼检测,AGV小车取代了人工作业,依托各种传感器、智能识别和大数据,生产全程实现了数字化控制。繁忙的生产线上,仅有一两位技术人员。据介绍,青岛啤酒厂运用数字化手段,建成了包装产线管理等7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近三年碳排放密度降低48%、单日平均产量提升60%、成品出库效率提高了50%,这里也是全球最先进的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在原浆啤酒品尝区,6杯不同口味青岛啤酒,从纯生,到皮尔森、白啤、原浆、IPA,再到黑啤,在眼前一字排开。青岛啤酒副总裁兼制造中心总裁、总酿酒师徐楠向大家介绍不同产品的工艺、口味及故事。徐楠称,青岛啤酒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一款啤酒——绿色瓶装的青岛啤酒1903。近年来,青啤产品已经从“有一瓶”变为“有一套”,高端产品阵容也日渐强大。在这背后,是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青岛啤酒厂是中国啤酒行业最古老的工厂,也是最年轻的工厂。”徐楠说。而只为酿造好啤酒的青岛啤酒,120岁了依然那么好喝!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张格格  制作:李佳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