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5日,《荒漠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发布。该报告分析了光伏电站的生态效益及生态修复耦合策略,以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用地面临的挑战,提出重视光伏用地规划、提高用地信息化管理、建立光伏用地生态管理体系、推进试点示范、降低光伏项目非技术成本等政策建议。
2022年6—8月,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建设工程分会等机构的专家与行业设计人员,开展了荒漠区风光电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科学考察,考察地涉及陕西北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六省区部分区域。其间,共考察48座光热、风电电站的生态现状,就电站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与企业、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考察结束后,组织编制了该技术考察报告。
报告提出,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期,采取生态友好型技术,对实现新能源与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新能源项目收益能力持续走低、项目用地获取难度增大的形势下,加快研究光伏用地的规划与科学供给,推进新能源与生态的耦合发展,可为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