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为小朋友“送”上儿童节“礼物”。市发改委昨天介绍,《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正式发布,提出六方面22项重点任务,将站在儿童视角,以“1米的高度”看城市,筑梦儿童美好未来。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要在3到5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到2030年,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 阎彤/北晚新视觉供图

推进美术馆等向儿童减免费用

小朋友在北京将有更多的“专属”空间。针对儿童活动空间设施需求,本市将盘活存量,增量提质,多场景打造儿童友好城乡空间。

《实施方案》引导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嵌入儿童活动区域,在公园、滨水空间等植入儿童科普体验区,在社区、学校等区域补充儿童游戏、运动、安全出行等微空间。记者了解到,本市将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结合城市疏解腾退空间,拓展社区儿童游戏空间和运动空间,合理增设“儿童游戏角”和“街头运动场”。

重点地区积极补充学位

针对市民关注的托育、教育、医疗、安全问题,北京将补充短板,优化机制,多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本市将统筹利用各类空间资源提供托育服务,积极补充重点地区中小学学位,优化发展妇幼保健、儿科类医疗资源,加强儿童食品、用品质量安全和活动场所安全保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方案显示,到2025年底,全市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确保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在99%以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2名专职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

兜底服务保障困境儿童

在完善公益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方面,本市将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信息台账,落实定期入户探访制度,加大对困难家庭的重病、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力度,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做好寻亲回归家庭工作。到2025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0%。

“本市将完善兜底服务,加强困境儿童‘首都保障’。”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困境儿童生活、医疗、教育的保障和管理,结合全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建立困境儿童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

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

北京不仅要有儿童的成长空间,更要让这些空间更“懂”儿童。

《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重点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建设儿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设施。适儿化改造方面,将稳步推进城市街区、学校、医院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无障碍及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活动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持续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配置。

同时,本市也将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和“爱心斑马线”;扩充儿童美育资源,鼓励学校与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共建校外美育教育基地,开展学生艺术节等活动;开展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成50处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