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逃亡”寺庙。

不再著名景点的人挤人,不再三天五个城市特种兵旅游,现在的年轻人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度假方式。


【资料图】

甚至,有的年轻人不仅仅去寺庙是为了旅游而已,更是直接在寺庙吃住,在寺庙里干起了“义工”。“吃斋念佛抄经”,开始了自己远离城市,远离工作的修行。为什么“佛系躺平”能够成为年轻人新的放松方式?这届年轻人从“赛博拜佛”“赛博木鱼”到真进寺庙生活,为什么年轻人爱上“佛学”。周末的年轻人们一部分进寺修行,另一部分在家躺平,还有一部分在音乐节上“放肆嗨”,未来那种能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

进厂不如进寺

寺庙的晨钟暮鼓,抚慰的是996的焦虑。

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年轻人养成了“求人求己不如求佛”的“好习惯”。在互联网上,早就有人分享自己的“赛博求佛”经历。例如用iPhone的抠图功能把烧香的图抠出来,再到另一个佛像图片面前“参拜”。在自己的智能手表和手机上下载“赛博木鱼”,在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敲木鱼来“攒功德”。

这届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赛博拜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自进到寺庙当中求佛拜佛。根据携程旅游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对年轻人而言,寺庙的生活是之前从未经历的“规律与宁静”。每天的工作把现在打工人的时间拆分得七零八落,只有下班之后回到家里的时间才能属于自己,这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热爱熬夜的原因,只有熬夜,才能有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放松休闲时光。

熬夜之后,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只有依靠咖啡因来支撑自己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完不成的工作拖累着自己的午休和下班,午餐和晚餐大多也只能靠并不那么健康的外卖解决,更有甚者在忙的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长此以往,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寺庙里早睡早起,规律吃饭,念念经,抄抄经,做点轻松的工作,感受自然的气息,和来往香客愉快交谈,远离了工作的繁琐,这样的规律生活成为了吸引许多年轻人来到寺庙,不只是烧香拜佛,拍照打卡,更愿意在寺庙当中生活上几天的重要原因。

年轻人需要的放松从“夜的宁静”转变成了“寺的宁静”。在寺庙里做义工,有人是为了修行悟道,有人是为了一份远离城市,远离工作的清近,有人则是为了猎奇的新鲜感。甚至有人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考研考公”复习备考的好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人进到了寺院当中,无论参悟佛道与否,年轻人们都越来越佛系了。

虽然年轻人的心态越来越佛系了,但在消费上却并不如此。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寺庙的同时,也催生出了火爆的“寺庙经济”。

寺庙经济,“佛系”但“猛增”

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寺庙当中消费了。

很多寺庙,不再是大家印象当中的古旧,严肃。许多寺庙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人的到来。南京大报恩寺当中悬挂的水晶佛头,吸引了无数人来拍照打卡,牛首山佛顶宫“大榴莲”的造型,也吸引了无数游客。许多的寺庙都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上转型。

甚至有的寺庙为香客们开设了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国学班等等不同的设施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如今在传统寺庙的香火钱,门票钱收入之外,许多寺庙也都推出了相应的周边产品。除了目前的各大景区都在做的文创雪糕之外,寺庙相关的特色产品,才是寺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许多学子会去求一个“金榜题名”的香囊以保佑自己。

“盘串”的风靡,也是火爆的寺庙经济的代表之一。例如北京雍和宫的香灰手串,很多人排队几百号都要买到一串,在小红书关于雍和宫香灰手串的笔记就有4万+,由于一串难求,甚至还催生了帮别人代求的生意。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也是广受年轻人追捧的寺庙饰品。

一方面,手串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饰品出现在手腕上,另一方面,盘串作为一种解压的方式走红网络,各种盘串方式和互联网上大家对“盘串”的分享,也侧面带动了“盘串”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寺庙经济的增长。

年轻打工人必备的咖啡,也是寺庙周边产品的重要发力方向。杭州永福寺在寺内推出的慈杯咖啡,而在福建,南普陀寺内的咖啡店更是给旗下的产品都起了相应的带有禅意的产品名,冰美式叫做“一念心”,热美式则被命名为“无挂碍”。东方美学和西式饮食文化的结合,本就是一个极好的营销卖点。

甚至,在“寺庙游”兴起之后,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山,都要IPO了。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深交所上市,募资3.456亿元,而在此前,峨嵋山、九华山已经成功上市,普陀山,五台山也都申请了IPO。

在年轻人的追捧下,寺庙经济并不“佛系”。

佛系的年轻人打造了低欲望社会?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的年轻人,真的进入低欲望社会了吗?

低欲望社会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总结了日本目前的现状之后提出的,“低欲望”的年轻族群缺失了上进心,减少人际交往,不愿意结婚生子,无论是心理欲望还是物质欲望较之从前都有所降低。

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寺庙,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宅”。但同样有一批人,每个周末都在全国各地的大小音乐节上疯狂,他们依旧高举“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大旗,在摇滚和嘻哈的浪潮中摇摆,在民谣的音韵当中买醉。

“疯狂”和“佛系”甚至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两极分化”。什么才是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

其实无论是佛系还是疯狂,都是年轻人们选择的解压方式,我们是否进入了低欲望社会,无关乎我们的选择取舍,无关乎我们是不是开始爱上佛学了,而是经济给年轻人们带来的压力,让他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需要解压。

音乐能帮助年轻人解压,抄经同样也可以。生活带来肉体的痛苦,让年轻人需要灵魂的慰藉。和自己和解,找到在生活,工作和自我之间的平衡,才是年轻人真正想做的。寺庙是当代年轻人找到的其中一个平衡点。佛系也只是年轻人内卷后的一个出口。

请一炷香,求一串手串,吃一顿素斋,抄诵一本佛经,求一份心安。

年轻人创造了经济,经济也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压力。

数据来源:天眼查,携程

参考文章:

投资界 《这届年轻人挤爆了寺庙》

TopKlout克劳锐 《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了寺庙游?》

爱范儿《「寺庙咖啡」喝完无欲无求,怎么还让年轻人挤破了头》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