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30日讯由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做理性金融消费者”。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发力,重拳打击金融黑产等违法行为。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金融刑事法律事业部执行主任赵东旭提醒广大消费者,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赵东旭呼吁大家正确使用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金融工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风控经理冀鑫在本期节目中分析了代理维权中介带来的风险隐患,并提醒消费者,不要再轻易相信非法中介机构。
树立正确借贷观念切勿不计后果盲目借贷
“遇到信用卡逾期等问题别担心,来咨询专业的法务团队,1对1协商还款”“欠款金额分期归还银行,协商还款减免部分欠款金额,百分百成功”……近年来,不少QQ群、网络论坛、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活跃着一群自称“债务咨询专家和组织”,他们以个人或法务团队的名义,发布“停息挂账”“信用卡债务重组”“逾期协商”等信息,以“专业维权”“法务援助”等名义,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上当受骗。
赵东旭认为,“非法贷款中介”最大的特点是说得特别好听、许诺得特别随意,干得特别胆大、专人盯防收费极高、帮助借款后鼓动投资,催款手段极为恶劣或者直接卷包跑路。
赵东旭表示,如果借款人在中介机构编造贷款材料的帮助下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有可能会涉及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而如果借款人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高利转贷给他人,还可能会涉及高利转贷罪。
据赵东旭介绍,还有一种情况,非法贷款中介机构用借款人个人信息办理银行卡或者控制借款人银行卡从事或借与他人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那么借款人还有可能因为出租、出借银行卡“被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链条中,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从金融风险防范以及维护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角度,赵东旭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要树立正确借贷观念、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第二,选择正规贷款途径、不要听信不法中介虚假宣传。第三,明确贷款产品重要信息,了解借款合同约定。第四,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给陌生人转账。第五,真需要再贷款,不要贪图高收益“玩”高利转贷。
与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联系当面沟通最为妥当
近年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也会产生债务逾期、违约、收益不达预期等情况,而不法中介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弱点,一步步实施不法行为,侵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冀鑫表示,寻求所谓的“代理维权中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三方面较大风险隐患。
第一,消费者寻找中介的行为,存在其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中介恶意泄露的风险。中介往往会以方便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为由,索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资产信息等隐私信息,而这些消费者的隐私信息落到中介手上后,就无法受控制和保护了。
第二,中介通过各种理由和借口恶意敛财,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中介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生意,最终目的是为了钱财。因此,各种收取消费者费用的套路就出现了,比如,咨询费、查询费、律师费、甚至中介人员往返的补助费等等,各种借口层出不穷,另外还有中介最后会再收取一大笔服务费的情况。
第三,中介会恶意阻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沟通渠道,导致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沟通。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渠道,与金融机构取得联系,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也会因为面对面的方式而产生比较高效的结果。但如果客户寻找了中介,中介就会在当中阻断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直连。
冀鑫提醒广大消费者,金融机构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消费者沟通部门或者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如果遇到问题想进一步沟通解决,一定要与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联系,双方当面进行有效沟通最为妥当。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不需要非法中介搅局。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2023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