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自然馈赠
开发药理功效用途
白天退潮后,红树林下的招潮蟹,从泥穴里钻出来,在滩涂上撒欢儿;而它的邻居沙虫却正好相反,趁着退潮潜伏进泥沙洞里。
沙虫又被誉为“环境标注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有污染的海水和滩涂环境下不能存活,而在自带“净化海水”功能的红树林里,沙虫往往生长得特别好。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5种,主要的伴生植物14科21种,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
红树林凋落物为众多鱼虾蟹提供食物来源,隐蔽的环境则为它们提供产卵、孵化和育婴的场所;滩涂上众多小生物又引来众多水鸟停留、觅食、越冬、繁殖。保护区内共监测到鸟类306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66种,湛江也因此成为国际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
曾经,红树林里的鱼、虾、蟹、贝类和蜂蜜等资源,不仅是海边居民的食物,也是他们的谋生之道。而在与红树林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其药用价值。
就红树林药用植物领域而言,明显的优势是我国中医药典籍对一些红树植物的疗效有明确记载,同时民间对红树林植物入药和一些红树植物药食同源的经验也为相关研究起到了引导作用。
海洋生物药物也是眼下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红树植物是海洋生物的一部分,除了在海洋生态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外,在医学领域也有多种药理功效和用途,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红树林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源头性资源,目前这些药物资源主要包括红树林植物及其内生微生物和红树林土壤及沉积物来源的微生物。由于红树植物生长在海岸潮间带,在代谢过程中形成许多陆生植物所不具备的特殊次生物质,这些次生物质是发现新型结构抗菌物质的天然资源库。
学者邵长伦、傅秀梅等人研究表明,中国36种红树植物中,已有26种涉及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其中,民间药用的红树植物主要有13种,包括角果木、老鼠簕、红海榄、木榄、白骨壤等。
但值得关注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极易受人为干扰而退化。我国红树林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授王文卿对海南岛天然分布的37种红树植物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评估,发现有17种(46%)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因此,如何处理好红树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开展药用植物学术研究外,特别需要前期考虑的问题。
探索蓝碳交易
构建碳汇核算体系
去年6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正式完成。
蓝碳的概念来源于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单位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红树林被誉为“海洋绿肺”,碳汇能力是普通森林的6倍。
近20多年来,通过人工造林、生态修复等工程,湛江红树林面积由1985年的7186.3公顷恢复至目前的9960公顷,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这也意味着,在红树林碳汇方面,湛江拥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当前,国际社会努力挖掘红树林等滨海湿地蓝碳在增汇和减排中的作用和价值,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
2019年,“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正式发起。项目发起人、海洋三所研究员陈光程表示,该项目将2015年至2020年期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依托麻章岭头岛退塘造林、湿地恢复工程等项目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产生的碳汇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年至2055年间可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项目自2015-2020年间产生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日常工作、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该项目收益将用于红树林生态修复。
目前,湛江已成为全省推进红树林营造恢复工作的主战场。根据《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湛江市到2025年要营造红树林2813公项,占全国总任务的31.1%,修复现有红树林1370公顷,占全国总任务的14%。
重任之下,湛江亦看到了由红树林带来的生态红利。作为蓝碳交易的先行者,湛江将用好这一创新经验,科学组织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规范开展碳汇交易,优先满足湛江市工业项目建设碳减排指标。
此外,2021年,生态环境部将湛江列入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城市。据湛江市生态环境局消息,目前湛江正在加快构建红树林碳汇核算体系,打造红树林碳汇核算方法学“湛江标准”,争取在相关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
试点养殖耦合
提供退塘还湿范本
湛江东海岛民安镇调低村,曾经的滩涂地种上了连片的红树林,偶有养殖户穿梭其间,照看一旁的虾塘,这里正是湛江红树林生态修复和养殖塘耦合共存模式项目的试点地。
保护修复红树林,归根到底是要让其发挥更强的生态功能,但亦要兼顾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为此,湛江市自然资源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通过调研,争取省安排专项资金770万元用于建设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基地,探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