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4月13日晚,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多国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的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4月14日,非人灵长类动物细胞图谱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举行。

据悉,研究团队基于华大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建库和测序平台对成年猕猴的45个器官的约114万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分析,将其分成了113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和463种细胞亚类,并搭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百万单细胞交互式资源网站。

“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其他模式动物,在人类疾病特别是认知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单细胞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刘龙奇介绍。“这个图谱就像一张‘地图’,相当于一个探索生命细胞分辨率的高精度仪器,从这里可以‘看到’每个器官都有哪些细胞,还可以精细到每个细胞里具体的分子特征及与其他细胞的互作关系。这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基本结构,探究疾病和细胞的关系打下了基础。”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韩磊博士说。

基于该图谱,研究人员构建了包含新冠、乙肝、狂犬病毒等126种病毒易感细胞类型的病毒数据库,这就像一本“病毒字典”,可以通过它快速查询病毒最有可能侵染的细胞类型,同时看到该细胞类型可能分布的器官。“有了它,医生在检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肺部情况的时候,可能也会同步检查肾脏、肝脏和胆囊。因为‘病毒字典’里提到,这几个器官同样分布有新冠病毒可能感染的细胞。”刘龙奇说。

除了病毒导致的疾病,研究人员也可以输入特定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或遗传位点来查询该疾病可能的致病细胞类型。而通过这个细胞图谱,研究人员就可以针对靶向的细胞,检测该细胞对于这些药物的反应,从而快速选出几种有效的药物,再进行动物试验。“这将大大缩短大规模药物筛选的时间,有助于靶向药的研发和精准治疗。”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说。

“这个图谱极为关键。随着未来食蟹猴等各类细胞图谱的出现,也将构筑起更好的药物研发数据库。”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