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财经发布45城住户存款大数据,2020年共有11个城市居民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天津、深圳、大连、南通、南京。其中,南京人均存款为10.2万元。
此消息一出,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好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自己不达标,拖后腿了。
那么,现实中,南京人的年收入有多少?为何偏爱存钱?
南京人的年收入有多少?
前三季度,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47元
据南京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南京地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47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2元,同比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3元,同比增长11.8%。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分配、消费倾向,以及金融市场是否完善、个人同金融市场的关系等。一般而言,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居民平均收入高,存款余额也就比较多,且高收入人群的储蓄倾向高于低收入群体。
《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方面表现良好,大多数处于收支盈余或平衡状态;应急储蓄相对充足,普遍能够应对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
此外,从行业来看,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南京人为什么爱存钱?
从月光族到爱上储蓄,年轻人消费理念正在转变
提起存钱,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会想到中老年人,大家似乎普遍认为,年轻人存不到钱。但记者采访发现,从月光族到爱上储蓄,南京的年轻人消费理念正在转变。
“因为现在很多东西都有‘平替’,或者可以通过平台薅羊毛,能省下不少。”白领孙女士告诉记者,刚工作的头几年花销比较大,很多东西追求买好的、买贵的,现在很多商品她都选择了“平替”,比如化妆品类的“平替”数不胜数,化妆的费用省下了不少,通过一些电商平台也能找到不少衣服鞋包的“平替”,省下的钱,她都存了下来。
近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18-34岁的年青一代的月储蓄金额均值为1624元,储蓄率更是创2018年以来的新高。
疫情影响,也是采访中年轻人普遍提的一大原因。24岁的杨先生此前就是典型的月光族,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钱,2020年起他开始注意储蓄,“以前总说世事无常,但毕竟还年轻,没有什么实际感触。这两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真的是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还是卡里有存款,才有安全感和幸福度。”
存款多不等于有钱
专家建议:“闲钱”均衡配置,丰富投资理财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采访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并不能说住户人均存款余额越多的城市,居民就越有钱。例如上海2020年的人均存款余额落后于北京,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领先。《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北京为6.9万元。
上述人士表示,居民储蓄还与投资渠道有一定关联。人均存款额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于处理“闲钱”的观念差异,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出地区投资渠道的差异。比如,一些城市投资渠道更多,有更浓厚的投资氛围,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理财形式。
建行南京分行理财经理崔超表示,除银行存款外,市民可对手中的“闲钱”进行均衡配置,而不是单一购买某一种理财产品。“也就是俗话说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单一理财产品,不仅风险过大,流动性也较差。可能会出现需要用钱时,理财产品没到期,钱拿不出来的情况。”崔超介绍,一般理财师都会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给出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投资建议。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培养提高金融素养,更理性购买金融产品,崔超也给出了建议。他提醒,投资者平常可多多关注国家政策,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中年投资者,建议以稳健投资为主,可将资金按5:3:2比例,分散投资低风险产品、一次性保险、基金。年轻群体收入可能相对不高,可考虑基金定投为主,或者考虑一些银行固定期限的投资。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在保障固收类产品投资占比达30%左右的基础上,可考虑将资金45%投入基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