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玲 黄姿

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再度作出专章部署,使全国上下更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所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曾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解读,认为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对于以产业起家、发家、当家的长沙产业园区来说,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次审视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而每次提到这个话题,全省的目光都会聚焦到长沙经开区,这个“三湘第一园区”究竟是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抓准“着力点”、抓好“关键点”、抓强“突破点”的呢?

除了制造业,还是制造业!

作为一家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是长沙经开区与生俱来的使命;作为湖南奋力推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这是长沙经开区的职责;作为一家高端装备享誉全球的园区,这是长沙经开区加速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亩均效益和自贸创新等方面解读长沙经开区是如何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个“定盘星”“压舱石”,抢占“制”高点。

项目招商和建设齐头并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长沙经开区因项目而起,因项目而兴。

1月29日,长沙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长沙经开区及长沙县片区分会场,46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总投资465.85亿元。

从具体数据来看,此次长沙经开区及长沙县集中开工项目数量多,投资大,每个项目平均投资超过10亿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长沙经开区上下都深知,重大项目不会自己找上门,要主动去拼、要上门去谈、要诚心去招。只有招商走出去,项目才能引进来。

在长沙经开区,“招商没有假期,决胜只争朝夕”“人人都是招商员”等一句句“出征”誓言,不只是停留在会场中、口头上,而是化为一场场招商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长沙经开区的招商小分队瞄准产业前端、技术尖端、价值高端,一直奔跑在招商的“春天里”。

北上青岛、湖北、北京,南下广东,东至常州,全国多个省份和城市都留下了招商小分队的足迹,元旦、春节、元宵节,时时都能看到他们为招商奔跑的身影。

招商引资是第一菜单,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

据悉,即将举办的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暨五好园区建设推进大会,将对一批亩均效益领跑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项目建设进度领先单位进行表彰。

三一智联重卡和工程机械扩产、蓝思科技黄花基地、铁建重工三期、长沙中电智造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映入我们的眼帘。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区块链产业园(一期)项目玻璃幕墙已完成,76.5米高的建筑大楼就像“悬浮”的云朵,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星沙产业基地事务中心副主任洪琼介绍,区块链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115亩,主要建设6栋高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约25.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三期建设。

“目前一期已经封顶,预计今年6月正式开园。”洪琼介绍,一期将引进天河国云、树根格致、湖南和信、创信伟力等区块链头部企业、科创平台以及金融机构、数据资源交易所、展厅、数据中心、餐饮等公共服务平台。二、三期将主要招引区块链、元宇宙、信创、大数据等数字产业企业入驻,届时每年可产出100亿元数字经济产值。

海凭国际·长沙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也渐入尾声。整个项目建设用地约115亩,总计18栋,规划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

“一期预计7月完工交付。二期已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海凭国际·长沙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总经理宋子萱介绍,尽管还未交付,目前产业园已吸引中科仁康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盛祺达迈医疗科技(长沙)有限公司等80余家专业企业。

除了区位优势,企业更看重这里的服务。据介绍,海凭国际·长沙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园采用创新助推模式,可为入驻企业提供注册办证、受托生产、市场、科技、金税、培训、人才等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

“全部建成后预计引进400余家医疗及配套企业,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机会10000个以上,将成为长沙经开区高产值、高税收、高科技的标志性‘园中园’。”宋子萱介绍。

抢占产业发展“主攻点”

“过去,园区以制造业制胜,坐稳全省头把交椅,未来三十年,长沙经开区要如何继续抢占产业发展‘主攻点’,引领全省园区经济发展?”这是萦绕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庆红心头、时时放心不下的一个问题。

是啊!2022年,是长沙经开区成立的第30年。想要三十而立再出发、二次创业攀新高,应该怎么做?答案是:园区高质量,产业高端化!

一年来,长沙经开区用实干书写,用实践作答,用时间作证。

产业结构在优化。在长沙经开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联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得以大力提升。

目前,园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两主一特”产业中,百亿企业达6家。

于2021年7月投产的北汽福田长沙超卡工厂,目前一条产线实现9款车型共性生产。今年以来,发展态势让人眼前一亮:先是春节上班以来,产能一路飙升,从日产80台增长到160台,实现“八连跳”,产能翻一番;2月,又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货车整车生产资质,产品资质实现“油电”双轮驱动。

高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高峰产业新城第四期,13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厂房及联排独栋厂房虚位以待,可以轻松实现企业生产、办公一体化需求,专注工程机械及商用车产业链,首批4栋5万余平方米已竣工交付,第二批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室外装修装饰及园林道路施工等,预计今年9月交付。

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飙升。国科微入选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榜单处理器公司10强。

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规模在扩大,源品再生医学产业城二期今年正式签约,总投资50亿元。

产业转型在加速,从园区和企业在智能制造获得的一块块“金字招牌”就能看出。2022年,长沙经开区连续三年获评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评价,博世长沙、三一18号厂房入选全省仅有的两家世界级“灯塔工厂”,五新装备、山河智能、中大创远、铁建重工4项产品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德国大陆中央电子工厂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产业创新在跃升。长沙经开区2022年获评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天河国云突破4项卡脖子技术,树根格致列入湖南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蓝思科技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国科微电子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星通义达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麦格米特微朗科技总经理张晓达介绍,在园区建设的麦格米特智能产业中心项目,将打造成集团全球研发和营销中心,其中测试大楼配有安规认证等8个专业实验室、14个综合实验室,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届时,园区将拥有中南地区最完备的电力电子研发平台。

产业市场在拓宽。长沙经开区坐拥47.17平方公里自贸区核心区块,充分利用“两区”叠加优势,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

作为一家外贸订单占据订单总量95%的工程机械配套企业,湖南优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自年后开工以来,外贸业务增势喜人,同比增长超46%,创下历史最好纪录。当前,企业正快马加鞭赶制订单,产品将发往德国、意大利、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维胜科技生产总经理黄光明看到一季度的订单也是喜出望外。今年以来,维胜科技海外客户业务逐步恢复,外贸订单大幅增长,出口的医疗及车载电路板产品外贸业务增长迅速,目前生产排单已到今年5月。

亩均效益改革成为首要任务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这是全国每家产业园区都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长沙经开区来说,提升亩均效益就是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或者说是窥探长沙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横截面。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长沙经开区对于亩均效益的追求,从未像近几年如此急迫。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影响供应链和产业链,园区内部,工程机械产业周期性下行持续等问题亟须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园区发展壮大,与大多数国家级开发区一样,长沙经开区同样面临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要素趋紧等堵点难点。

也正因如此,从2022年开始,亩均效益改革成为了长沙经开区“三十而立再出发,二次创业攀新高”的首要任务。

2022年,长沙经开区先后30余次专题研究亩均效益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出台《关于“两区”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关于提高“两区”亩均效益盘活低效产业用地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以及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工业用地收回实施办法等文件,形成了“1+1+N”政策文件体系,为开展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路径支撑。

按照《行动方案》,长沙经开区开展亩均效益改革试点,以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研发投入强度、就业贡献度为关键指标,建立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全面“体检”,评出园区A、B、C、D四类企业。

这项工作做得有多细致?2022年,长沙经开区对园区207家规上工业企业(剔除不适合参评企业)、161家工业和仓储物流类拿地企业(其中承载企业1497家)开展了亩均效益综合预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形成了园区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供地5亩以上其他工业和仓储物流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报告。

同时,长沙经开区建立高效精准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让首档企业有快步向前的动力,对末档企业依据《实施办法》进行精准帮扶,盘活低效产业用地。

此前,长沙经开区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土地“含金量”高、发展效益好的工业企业。索恩格汽车落户长沙经开区以来,每年都能达成近4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2亿元的税收。每亩产值超过4000万元,每亩税收超过220万元,单位面积产值和税收稳居湖南省工业企业首位。

德普企业公元自正式运营以来,颜值高,效益也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德普企业公元实现税收8979万元,亩均税收超过60万元,每平方米贡献税收750多元。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德普企业公元共入驻企业150余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6家、规模企业21家、上市投资企业3家。中信医疗和韶光半导体是德普企业公元2家年税收最高的企业,年缴税收均在3000万元以上,然而前者只有2200平方米,后者也才3800平方米。

“以亩均论英雄”在园区形成共识。

去年以来,长沙经开区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统一规划建设或提质改造,探索小微园区“二次开发”新模式。目前已累计30个项目提出小微园区建设意向,7个项目已进入核批准入程序。

中电智造园是长沙经开区首家试点的小微园区,跑出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第二年开园的项目加速度。

据长沙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覃芳介绍,从概念提出、政策出台,到审批加速,中电智造园都是园区推进“放管服”改革、“揭榜竞优”工作的产物。

笔者了解到,中电智造园占地约69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共规划建设11座楼宇,计划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全面交付,届时可实现6亿元的年产值和3500万元以上的年税收。

自贸创新案例持续涌现

“自贸创新,改革风劲。”这是外界对园区最直观的印象,园区对外界展现得最鲜明的特征。

两年半以来,长沙经开区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职责使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案例。

三一科学城的开发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三一集团与长沙经开区共建的重大产业项目,三一科学城既是三一主业再腾飞、开放新生态、“三化”转型的创新源,也是园区加速从产业大区到科创强区转型的重要引擎。

去年10月,在长沙经开区的牵头下,三一科学城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试点正式启动。

M0地块开发模式借鉴了香港用地政策中兼容“无污染工业+商务办公+服务贸易”功能的混合用地,以及新加坡用地政策中兼容“研发设计+无污染制造+商务办公”的BP用地概念,是城市在解决建设用地空间紧张及原有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盘活既有土地资源的一种新思路。

这种新型工业用地模式,打破了思维的桎梏。具体到三一科学城,就是其产业内容将研发、中试等新型产业功能用房纳入生产用房范畴;配套比例中,产业用房的计容面积不得低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配套用房的计容建筑面积不得高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0%。

根据计划,三一科学城将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产、学、研、商、居、娱、购于一体的国际产城综合体,未来将吸引超过3万名应用型科创人才,突破千亿级营收规模。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过去一年,长沙经开区探索出了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通过搭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但还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有潜在价值的电子数据以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难题给出新的办法,为完善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探索新的路径。

长沙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宋登红介绍,上述平台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破解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难题,实现商业秘密“改不了”“丢不了”。同时平台与杭州和广州互联网法院对接,存证会同步到互联网法院,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司法公信力。

笔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长沙、益阳、岳阳、衡阳等9个市州复制推广,注册使用企业309家,存证数量达到140万件,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力已初步显现。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福建厦门市举办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长沙在会上作典型推介,推介了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成效。

二手工程机械出口经过2年的沉淀和试点,在今年迎来突破性发展。3月10日,216台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从山河智能工业城出发,出口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切得益于长沙经开区在2021年创新推出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探索解决了评估定价标准、税务管理、通关便利等难点堵点问题。

人才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要素。一直以来,长沙经开区大型企业多、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在长沙经开区提出打造“一城两港三中心”重大功能性平台后,数以百计的人才服务机构落户园区,为自贸试验区发展“引才引智”。

中国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于2018年启动建设,已获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国首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运营办负责人余逸介绍,产业园现拥有各类人力资源机构260余家,其中代表机构有锐仕方达、智联招聘、优蓝国等,服务业态涵括高端人才寻访、派遣外包、教育培训等方面,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达50%以上。2022年,产业园入驻机构产值突破70亿元,纳税近亿元,服务企业2000余家,服务人数达5万人次。

湖南海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入驻企业之一。湖南海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郭泳辰表示,近年来,公司服务了包括政府部门、院校、银行、电商、物流、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客户,除了总部长沙,在广州、苏州等20余个城市设立分子公司,服务多地客户。

在人才招引上,长沙经开区一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在全面落实省市政策基础上,先后出台“百千万人才工程27条”“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0条”等特色政策,对人力资源机构给予入驻奖励、场地支持、贡献奖励、引才奖励、外贸奖励等全方位支持,每年兑现政策资金过亿元,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回首来时路,展望新征程。“挺膺担当拼经济,二次创业攀新高。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拼’的作风、树牢‘敢’的导向、激扬‘干’的劲头,共同书写长沙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的话掷地有声。

未来,长沙经开区将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紧紧围绕“两基地、两标杆”和率先建成5000亿国家级园区目标,全力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五好”园区,以实干实绩实效展现一个工业园区的温度与担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