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名于世。所谓工匠,就是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他们凭借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和一颗孜孜不倦的心,在各个行业倔强而执着地坚守着责任与情怀。勇于担当,传承经典,为弘扬工匠精神助航,十八数藏携手了不起的匠人,围绕国家级非遗“文房四宝”,于11月6日正式发行徽墨-《清明上河图》数字藏品。
徽墨-《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繁荣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的写照。
此次推出的数字藏品徽墨-《清明上河图》,由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项德胜倾力打造,其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移植到墨面之上,墨的正面为原画图景,背面为阴文行书填金。此墨由于造型巨大,极难成型,数年之中也仅此一锭。同时,墨上所刻绘的人物场景细致如丝,流畅通达,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甚至可以被称为“万中无一”。
除了《清明上河图》名画加持,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墨”也为此作品提供了深远的意义。纵观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墨给人的印象似稍显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本次推出的《清明上河图》,取材便来自于徽墨。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项德胜出生于制墨世家,四十余年来,他始终坚持古法,使用油烟、松烟制墨。他制作的松烟墨、松烟来自距离徽州城300公里以外的炼烟基地,再历经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等十几道工序,才算完成。《清明上河图》便是其利用此徽墨,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融为一体,创作出的惊世之作。该作品不仅表现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还荣获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
“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一代工匠要忍受寂寞、勇于承担、创新创造。工匠精神是我们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也是缔造艺术传奇的重要力量。十八数藏为弘扬工匠精神助航,通过数字化“文房四宝”传达天地自然、刻画天人关系的艺术形式,延续传统文化基因,萃取中华思想精华,展现国人精神魅力,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与生存追求,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注入创新与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