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南海紫光阁是我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最初为明武宗朱厚照阅射之地,名曰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就是紫光阁,左右各四间,覆盖黄瓦。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沿袭旧制重建,主体建筑为二层重檐庑殿顶式阁楼,面阔七间,前部增建卷棚抱厦殿宇,面阔五间。阁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宽敞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
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便与紫光阁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十全武功”,即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伐缅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尔喀两次受降等。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将抱厦部分拓宽,把平准噶尔、平定回部绘成战图多幅于阁中。阁内还收存100名功臣像。
可惜的是,紫光阁中收藏的文物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司令部驻在中南海后,遭受了浩劫。
目前知道存世仅二十幅。除少数几幅私人收藏外,大多数为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收藏。现在知道的是:
一、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二幅
二、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三幅
三、德国汉堡民族学博物馆藏二幅
四、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一幅
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幅
六、捷克Zamek Zbraslav博物馆藏一幅
七、中国天津历史博物馆藏二幅
八、美国私人王女士藏三幅,
九、香港私人藏二幅
大约在25件左右。
紫光阁是清代的国家军事陈列馆。
非比一般的平台
说紫光阁曾经是大内高手比武台,一点也不假。这事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
正德是明武帝朱厚照在位期间的年号。与明朝大多数皇帝不同,朱厚照从小就喜欢练武和射箭。他即位后,为了方便骑射,便让人在中南海西部用土砖垒了个四百多平方米的高台,台上建了个红绿瓦盖的小房,极像城墙上的城门楼。他把这个用来检阅亲兵骑射的地方叫平台。平台建成后,他身着盔甲,与亲信将领们住在小房里,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没有一丁点皇帝的威严。
斗转星移。朱厚照死后,崇祯帝崇文厌武,在平台上建了一个供皇帝小憩的阁楼,名曰紫光阁。满族入关,政权稳定后,重视文治武功的康熙帝发现紫光阁非常宽阔,用来休憩实在浪费,便让人重新修整,作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从康熙三十年(西元1691年)起,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武进士们在紫光阁前比箭、弓、刀等科目,择其优秀者,由皇帝现场宣布成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即是通常所说的大内高手。)
乾隆即位后,以祖父康熙为榜样,不但加强文治,还重视武功。为了真正统一全国,他先后出兵平定了伊犁回部、新疆准噶尔部的叛乱。军队凯旋之际,他想找一处记录战功的地方。经过挑选,他决定对先帝面试御前侍卫的简陋之所——紫光阁进行重新装修并精心布置,一则记录自己不世之功,二则奖励功臣,三则震慑叛乱归复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有在麒麟阁、凌烟阁(注3)等悬挂功臣之像的先例,乾隆以此效仿前人,收揽人心,壮大君威。
紫光阁落成之后,乾隆决定邀请出征功臣和少数民族首领来共同庆贺。于是便有前文君臣共赏紫光阁画像的一幕。
乾隆建阁挂功臣画像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自西元1761年大宴功臣首领后,西元1776年,他下诏将征服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征伐安南等战争中的一百八十名功臣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内。乾隆一朝挂入阁中的画像达二百八十幅。而“紫光阁功臣像”成为清朝中期士人的最高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