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川东生态动物园刚出生一匹普氏野马‘宝宝’,超级可爱。”这是5月6日四川省隆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传来的好消息。2015年,珍稀普氏野马于川东生态动物园首次诞下野马宝宝,此次再成功繁育幼崽。据了解,目前,这只野马宝宝各项身体指标都很稳定、健康。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原有300多种野马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品种,原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100多年前,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几近灭绝。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匹,主要由人工饲养和放养,我国现有700多匹,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已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何叫普氏野马?正式命名距今140多年

普氏野马的体长一般在210厘米左右,肩高和尾长分别约为110和90厘米,体重达350千克上下。它的外形与家马相似,只是额部无长毛,颈鬃较短且直立。它的故乡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缓坡上的草原、开阔的戈壁,以及水源略好的沙漠,都是它最喜欢的栖息地,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是其主要食物。在冬天里,当皑皑白雪覆盖大地时,它们就用蹄子刨开积雪,吃食露出来的枯草。

结群生活是普氏野马的习性,通常5—20匹结成一群,由一匹强壮的雄马为首领,带领大家一起游荡觅食。通常来讲,早晨和傍晚,它们是沿着固定的路线到水源处饮水,且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刻进入应激状态。

普氏野马在历史的长河中已跋涉了数千万年,然而,它的这个学名只有140多年的历史。那么,它为何被命名为普氏野马呢?这要从1879年说起,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新疆的准噶尔意外地发现了它们,由于当时普遍认为野马已经灭绝,所以这一发现引起不小震动。1881年,这种野马因为是普尔热瓦尔斯基首次发现,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正式命名,并进行了发布。

据野生动物资源专家研究,野马大家族的兴与衰,基本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在距今6000至4000万年间的这一时期,野马家族最为兴旺,在中国的广大区域都有分布,从出土的野马化石分析,东北及松花江沿岸的分布更为广泛。而在距今1.1万年至400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野马逐渐变为了珍稀濒危动物。到了20世纪初,野马在自然生态环境变差和人类的疯狂捕杀下,已有大量品种灭绝,从300多个品种仅剩下普氏野马一个品种幸存。

生存状况怎样?曾经不见踪迹濒临灭绝

作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马品种,普氏野马已走到了灭绝的边缘。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就已宣布普氏野马野生灭绝,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等国也已不见其踪迹。

那么,普氏野马在故乡中国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据资料记载,1969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有人发现了8匹普氏野马组成的群体活动;1971年当地猎人看到过单匹野马活动。1974年、1981年和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考察队,先后三次对普氏野马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人员深入到普氏野马原产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卡拉麦里山、北塔山等地域,除了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之外,还运用了航空调查,但却始终未能寻找到普氏野马活动的踪迹。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自然界还有残存的野马,其数量也少到不能形成种群,因而不足以保证一个物种的生存,所以野生的普氏野马,很可能在自然界里消失了。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1985年,全球的普氏野马仅700余匹,分布在112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它们均处于圈养和栏养的环境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野外灭绝,中国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野马还乡”效果如何?现已繁殖6代共700多匹

为保护普氏野马,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还乡”工作,在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吉木萨尔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占地面积9000亩。同时,还先后从欧美国家引进了24匹人工圈养的普氏野马,并按照从适应性饲养保护到栏养繁育扩群、从半散放到自然散放、最终放归大自然的技术方案,全力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攻关。如今,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喜添普氏野马宝宝的信息连连不断。据统计,现在已经诞生到第6代,累计数量达760余匹。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最多的省区,并已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普氏野马基地。

对普氏野马实施野外放归始于2001年8月,是在新疆准葛尔盆地荒漠草原的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截至目前,已进行了16次放归活动,共有110匹普氏野马回归野外。新疆普氏野马现在存活种群数量达440匹,其中野放的数量最多为240匹,半散放的次之是108匹,圈养的最少为92匹。

同时,“野马还乡”以来,也有不少普氏野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户。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700匹。

从曾经濒临灭绝到如今的不断繁衍,普氏野马在野生动物史上演绎了传奇一幕,现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分布的种群数量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