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文化产业春意浓。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097.4亿元,居全国第8位。2021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92亿元,居全国第11位,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14.9%,增速居全国第4位,中部省份第2位。近年来,我省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实力不断增强
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我省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880.48亿元,两年平均增长34.8%。2021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显示,江西排名提升7个位次,居全国第10位。
近年来,我省立足各地文化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构建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功能配套、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集聚区、产业带。全省拥有南昌高新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景德镇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陶溪川国家文化产业园区,赣州吉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0家。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赣鄱文化品牌涌现。全省现有中文传媒、安福海能、沃格光电等8家上市文化企业,拥有联创宏声、天键电声、婺源篁岭等拟上市后备文化企业53家,拥有中至数据、红星传媒、巨网科技等独角兽、瞪羚企业13家。江西出版传媒集团连续十三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
产业集群发展
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作用,南昌青山湖区、上饶广信区、景德镇珠山区等10个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文娱创意中心、鹰潭余江雕刻产业园等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走在前列。
锚定文化强省目标,加快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我省梳理了重点发展方向、产业门类、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平台等。出版发行《2021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连续3年围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短板与不足、面临的形势等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并就高质量推进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同时,我省扶持了86个平台基地、文化创意、智能穿戴、数字出版、会展演艺、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井冈山》《梦里老家》《明月千古情》《寻梦龙虎山》《寻梦滕王阁》《CHINA》等一批大型景区演艺项目获得关注扶持。17条省级特色文化街区进入培育名单,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
目前,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文娱创意中心、中至数据集团和吉安螃蟹王国分别成为集聚类、单体类示范基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赣州)和方志敏纪念馆(上饶),被列入中宣部2021年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
政策频频发力
2019年以来,聚焦数字文化、文化创意、陶瓷创意、文化智造等重点领域,我省共投入1.8亿元省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了209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
2020年5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创新推出具有江西特色和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文企贷”产品。2020年6月,“文企贷”产品正式上线;2020年7月,“文企贷”业务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5月16日,累计受理全省427家企业“文企贷”入库申请材料,351家企业已完成“文企贷”入库,78家企业已获批2.8亿元授信额度。其中,59家企业已发放2亿元贷款资金。通过精简流程、降低利率、免收保费、贴息支持等措施,为文化企业提供专业、便捷、优惠的融资渠道。
这两年,具有赣鄱特色的文创IP产品走得越来越远。以景德镇陶溪川设计资源为依托,围绕“红、古、绿”三色文化,叫响“天工开物”文创品牌。目前,“天工开物坊”已研发新品2500余款,在省内5A级景区、美博展馆以及昌北国际机场等区域设立了14家文创店,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去年,150家文化企业、2000余件文化展品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5000多万元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