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微信群里广泛流传。视频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科普了口罩残留“环氧乙烷”的情况,并称“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经检测五款口罩都有环氧乙烷残留,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最好在打开包装后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可以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那么,这是真的吗?

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简称EO。专家介绍,它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对于影响健康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不用有这种担心和恐慌。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工艺流程。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至少是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完菌,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

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还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而所谓的一级致癌物,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并不是环氧乙烷的存在就会让人中毒,而是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危害。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直至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得很专业,这样的行为值得商榷。著名的医疗科普账号丁香园发文表示,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视频,导致民众好不容易养成的戴口罩习惯发生动摇。

不是所有口罩都需经过环氧乙烷消毒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口罩,并不是所有的均采用环氧乙烷消毒,一般的民用口罩压根就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

记者收集了部分常见的口罩,发现仅一款标注为“医用外科口罩”的产品上注明使用了环氧乙烷消毒,其余几款口罩均没有标注。这些口罩中,还包括一款商品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产品,但该产品明确在包装上注明“非无菌”。

业内人士表示,从不同产品名称和标注就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口罩都需经过环氧乙烷消毒。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口罩包括普通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均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标注。

不同种类的口罩对应不同的生产标准,生产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因此,即便产品名称中都有“医用”二字,也不一定都要使用环氧乙烷消毒。比如,2020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大批量口罩通过放射线方式消毒。

靠摇晃口罩挥发环氧乙烷残留的做法没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导致口罩污染。专家介绍,正确的戴口罩做法是,先洗手再佩戴口罩,不要用手触碰口罩内侧,中间如果要摘下来,可以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把口罩包起来或悬挂起来。此外,对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仅戴口罩还不够,一定要注意手部卫生。口罩不是万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