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资委在沈阳召开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现场推进会。同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在沈阳联合举办了“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会后,央企与上述三省一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合作项目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涵盖工业、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之际,强调推进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透露出怎样的信号?下一步东北地区的改革重点又是什么?
改革意义深远
(资料图片)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北国有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绩。2023年1-5月,14户辽宁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5.2%;利润总额11.8亿元,同比增长94.2%。黑龙江全省地方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已交税费同比分别增长5.71%、9.78%、126.75%、10.92%。
“近年来,各有关中央企业,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及国有企业在布局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变革、专项改革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如位于黑龙江的龙煤、农垦、森工“三大集团”通过国企改革,使其有效发挥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龙煤集团分流减少人员超12万人,在连续亏损情况下,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利润突破31亿元。北大荒农垦集团863个农垦社区及162.3万居民全部纳入属地管理,安置各类涉改人员7.3万人,目前已具备超4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和商品粮食保障能力。龙江森工集团完成政企合一体制向现代公司制企业快速转变,企业内设机构、人员缩减至50%,共移交2151项政府行政权力,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森林覆被率、公顷蓄积“四连增”。
“东北地区国企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一直较高,推进东北地区国企改革有着深远意义。”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说,深化东北地区产业合作,汇聚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各自优势资源,共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有利于东北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同时,也能整合利用地方资金和资源,形成央地企业共享的新局面。
提出三大任务
此次会议强调,要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要注重发挥基层作用,强化考核监督,加强经验总结,持之以恒推进改革。
吉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吉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从重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近三年,吉高集团、铁投公司、水投集团总投资达398.4亿元,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主力军”作用更加强化。监管企业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基金13支,总规模59亿元,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东北国企要在创新上发力。如应设计科技创新投入长效机制,将科技研发资金列入年度企业预算,并作为领导人员考核指标,确保刚性增长;在人才认定与资助方面向国企领军创新人才倾斜等。”周丽莎说。
应把握发展机遇
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辽宁省充分运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政策包和工具箱,完成了通用技术集团破解沈阳机床经营困境。下一步,将以超常规举措优化调整布局结构——牵头辽控集团、金控集团与央企共同发起设立辽宁振兴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基金带动省内优质项目投资,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周丽莎认为,东北地区国企要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国企提质增效。对此,应强化资金和金融政策扶持,增强产业转型动力;积极引导国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战略,布局新兴战略产业;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团队移植、“带土移植”、筑巢引凤、智力嫁接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人才,鼓励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存量。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建议,未来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集聚资源聚焦主业。二是引导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深化布局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意识,加强与本地企业人的产业链合作,加快完善区域产业链生态。三是优化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以持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记者 沈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