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创新赋能,加“数”转型——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工作现场会召开。会上,南海区发布了落实《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思路,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60亿元支持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场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广东悄然发生。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也迎着这股变革的力量前行,南海的目标则是成为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早在2018年,佛山南海就以建设广东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为起点,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3年来,南海创造了很多个“首个”: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国首个县区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从初期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到“制造强区”的历史转变,南海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

制造业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南海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道‘必答题’,交上一份‘高分卷’,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上担当作为、走在前列。”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说。

148年前,佛山南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继昌隆缫丝厂。

如今,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里,对南海而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是打赢这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战”。

当前,国内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各大城市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呈现加速快跑的比拼态势。

南海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底气在哪里?

其实早在2018年3月,广东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3年来,南海以建设广东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为起点,开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起步早、步伐快、力度大,在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商生态集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及二级节点建设,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基础中的基础”,可以通过标识解析系统为每一台接入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赋予全球唯一的标识,相当于一个“身份证”,能够在网络中找到设备及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依托标识解析台实现数据的交换互通。如今,南海已经建成启用了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更获得首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成立了全国首个县区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2020年12月31日,位于南海区西樵镇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110亿元,成为目前佛山最大的在建数据存储项目。

与此同时,南海已建5G基站4268座,引入阿里云、华为、腾讯、京东、百度、富士康工业富联、徐工汉云、东华软件、奇安信、腾龙湾区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为南海区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解决方案。

接下来,如何保持“领跑”?南海将继续巩固先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超前、转型标杆示范意义更加显著、工业互联网台更加多样、服务产业集聚更加有规模。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生态圈

南海作为制造业大区,也是民营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早在2018年就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如今,南海集聚了佛山市最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腾讯、京东、富士康工业富联、徐工汉云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但客观来说,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水仍不算高。从个体来讲,南海现有工业企业约6.9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06家,中小微企业占比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比较薄弱;从结构来讲,南海多为传统制造业,很务实,但“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现象也依旧存在。

“所以,南海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心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佛山市南海区副区长盘石表示,正是带着这样的决心,南海推出了行动方案,重点在中小微企业和产业集群中间实现“推星助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南海机器人应用翻一番,累计突破9000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约占广东省的十分之一;“上云用云”企业占全区企业的十分之一;数字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技术改造项目数量超过佛山市总量的三分之一。

“未来三年,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投入超60亿元。我们将立足中小微企业多、产业集群多的特点,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闫昊波认为,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要认识到位、行动坚定,找准切入点、选好合作商,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子。

行动方案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服务集聚提升、政策服务体系搭建5个方面给出明确指引,更提出要引导金融资本积极参与,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投资基金,为优质数字化转型企业“锦上添花”;引导银行精准创新信贷产品,为转型起步的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着力突破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瓶颈。

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实在的好处?答案也许就在每天运转不停的生产车间里。

“哪个工序没有完成,下一步工序是什么,只需要扫一下二维码,就一目了然。”在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维尚家具”)第五分厂的生产车间,一线操作员工指着工位上的显示屏说道。

作为佛山区域唯一入选“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维尚家具结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等新兴技术,整合数字条码管理的生产流程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与生产,满足个化需求的“定制化”柔生产。

在订单排产生产的同时,消费者家中的硬装装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5G数字工地的整装云业务,维尚家具可以对同时在装修的若干个家庭工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实行统一的调度、配送、监理;工地上的配送、质检等各环节也实现智能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看到自己家的装修进度。

数字化改造让维尚家具实现生产关键设备数据实时采集与互联,并将海量设备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达到动态智能管理目的,设备运行率达到99.82%。

“维尚的故事”在南海不断上演,有远见、有魄力的南海企业家已经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台搭建、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等一系列行动。比如,艾乐博机器人通过数字化改造,在没有增加生产员工的情况下,月均产出量从2500件上升到4200件;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上线的MES系统,让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交付及时率提升到100%;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订单交付周期从240天缩短为200天,产品交付客户时间加快16%,利润相对于上年增长64.3%,成本核算缩短60%时间,电损耗可降低至3%。

“推进数字化之后,首先是生产效率提高了25%以上,对于工厂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高了。”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向笔者介绍,得益于数字化转型,该公司生产车间已经取消了一个半成品仓库,“因为整个流转过程更加顺畅了,这样也节省了200多万元的仓库成本。”接下来,该企业还要在装配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

“我觉得南海的政策非常及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做不行了,必须得做,不然以后就会被淘汰。”李泓业留意到本次行动方案中“引导银行精准创新信贷产品”这方面的信息,他认为这是急企业之所需,有了资金的支持,对于未来的改造他也更加有信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