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宜村一直存在户口、小孩读书以及果园征收等问题,导致工作人员与村民之间迟迟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据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黄江地铁项目征拆过程中,信宜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村的居民几乎全部没有户口,因此衍生一系列问题。
日前,信宜村4户搬迁户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来了,他们高兴地在征拆方案中签下自己的名字,准备开启新生活。
自1985年至今,信宜村最早的一批村民已经在黄江生活了36年。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年由龙见田、田心等生产队邀请到本地从事农耕工作的外地劳动者,由于没有户口,造成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在2019年7月正式启动了征地工作,但是由于需要进行提前测绘,以及需要时间尝试与村民进行接触,直到2020年4月才算真正走进了村民家里。”黄江镇征收办副主任史泽义介绍。
“起初村民都不愿意理睬我们,甚至将我们拒之门外,很多同事都不敢进村。”但是征迁工作迫在眉睫,必须推进,于是征收办申请了一批米、油等物资,由史泽义带队,带上物资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不谈事情,只谈感情”。
“因为对我们不信任,很多村民不愿意接我们电话,甚至假装出远门不在家,让我们以后再来。可是哪里有这么多时间留给我们?”黄江镇征收办工作人员黄沛新说。
最初的1—2个月,黄沛新和同事几乎每天都直接到村民家拜访,但不提征收,只是聊生活、聊工作、聊孩子。白天,信宜村的大人都去上班了,村里基本没人,工作人员就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趁着晚上大家都下班回家的时间入户,到村民家里开展工作。慢慢地,村民开始放下抵触心理,一切开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丝毫不信任自己的村民聊成了能随时上门喝茶谈心的“老铁”后,征收办的工作人员开始有足够的底气,与村民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面对面谈正事。
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愿意配合开展工作后,史泽义建议信宜村上、下两村各推选6名代表,到办公室共同开展包括进场测绘评估、收集居民意见等在内的基础性征收工作。
“做村民工作要做到极致,功夫要到家,和村民真心诚意沟通,讲清楚讲明白后,人心都是肉长的,村民大多都以心换心,从大局考虑问题,都明白地铁建设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史泽义说。
目前,黄江已帮助解决有落户黄江需求的人口272人,并将符合本次整体搬迁安置条件人口的37名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以“非户籍适龄儿童镇优待政策群体”方式,分别安排至黄江中学和梅塘小学就读。
“既然是用来建地铁,我们同意配合”
“30多年终于有了归属感”
最近,黄江镇信宜村的陈庆瑞陈伯家又添了件喜事,他的孙女出生了。而更让陈伯高兴的是,由于今年6月底黄江镇征收办帮一家人解决了户口问题,陈伯的孙女出生后可以直接进黄江户口。
“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当然高兴。”陈伯说,当初自己一家人因为户口问题,生活多有不便,现在孙女出生后能够直接入户,不再需要经历以前父辈们因为户口问题导致的奔波了,他的心里尤其欣慰。“30多年了,仿佛从今年起,我们才真正扎根于此,在黄江有了自己的身份。”
1985年,家住广东省信宜市的陈伯带上父母妻儿,几兄弟一起举家从海丰县来到黄江镇。
“当时这边人少地多,没法按指标完成生产任务,于是生产队到信宜请我们过来耕种土地,并承诺土地永久交由我们信宜村村民耕种,也允许我们盖楼房居住。”陈伯从老旧的储物柜中翻出了当年与生产队签下的合同书复印件,回忆起当年种水稻的日子。
“当时我们每年要交2.5万余斤公粮,这一大片土地种的都是水稻,后来慢慢不种粮食了,逐渐种上了荔枝等果树……3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家四代人在这里劳作生活,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情感。”他说。
被邀请一起拖家带口陆续从信宜搬来黄江的,除了陈家还有黄家。两家大户签下当时龙见田、田心等生产队需要耕种的60余亩土地,在这个小村落定居下来。但由于两家对土地并无所有权,只有使用权,这一特殊性质,让信宜村的不少居民一直无法落户黄江。
“之前我生了一场大病,看病花了1万多元。但由于我是外地户口,医保报销比例很低,最后能报销的部分还不到3000元。”陈伯感慨地说,“我年纪大了,难免容易生病,如果当时我已经是本地户口,那可以节省一大半的钱。”
受此困扰的不止陈伯,近年来,信宜村务农人员逐渐减少,年轻一代的居民更多会选择前往附近的工厂上班。“我们原来户口在外地,子女进厂工作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村子里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户口,想要进厂上班都很困难。”陈伯说。
不仅如此,由于户口不在本地,孩子上了中学后需要缴纳学位费,这笔费用对于信宜村不少家庭而言是一笔重担。因此,村子里不少孩子都是选择送回老家上学。
“户口问题困扰信宜村村民许多年了,当时在征集村民意见时我们就发现,如果能够帮忙解决这一大难题,征收工作会轻松很多。”一直负责与陈伯沟通的黄江镇征收办工作人员曾锦新说。
从陈伯家回来,征收办工作人员忙碌了起来。经调查核实,截至2020年5月1日,信宜村共571人,非黄江户籍和无户籍272人,其中莞籍8人,广东信宜市户籍193人,广东汕尾海丰户籍30人,无户籍7人,省外户籍13人,其余户口户籍为广东省其他地市。经过进一步统计,信宜村本次有落户黄江需求的人口为272人。
曾锦新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为了让这些在本地生活了30余年的“老黄江”心安,让这些为黄江生产发展作出贡献的外乡人更有归属感,也为了更好推进土地征收工作,征收办将这一情况反馈给黄江镇政府,很快名单经过梳理统计后上报市政府并得到批复,今年,信宜村166名居民如愿入户黄江,成为真正的“黄江人”。
“以前我是回老家上的学,以后孩子就不用了,我可以一直看着她慢慢长大。”陈伯的儿子热情地招呼征收办的工作人员来家里看看自己刚出生的女儿。近两年的相处,早已让他将工作人员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
“我想,村子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黄江有了真正的家一般的归属感。”他说。
“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帮我们解决问题”
下午4时许,黄江镇梅塘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放学了。家住信宜村的陈清远远地看见自己读二年级的小女儿向着自己飞奔而来,一路上叽叽喳喳地和她分享自己在学校一天的所学所见所闻。
今年是陈清小女儿入读梅塘小学的第二年。信宜村不少家庭的孩子今年才顺利入读公办学校,去年陈清家的入学问题已经解决。
“这户人家提出的要求还挺多的,我们的沟通花了不少精力与时间。”负责陈清一家沟通工作的黄江征收办工作人员李智龙哭笑不得地说,为了尽早能与一家人达成一致、顺利征收,自己常常与这家人聊到饭点,打电话让同事去食堂打包几个菜送来,与陈清一家凑一桌吃饭,边吃边接着商量。
“就事论事,虽然一开始我们在很多问题上没法很快达成一致,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我是相当钦佩的。”陈清和她的丈夫二人这样形容当时“赖”在家里“蹭饭”的李智龙,“就算谈不拢也可以做朋友”。
劝说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020年8月底,眼看陈清的小女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放下其他争议问题暂且不管,孩子上学可是个着急的问题。由于当时一家人的户口并不在本地,若是入读民办学校,减去教育补贴的部分,一家人每年还需要承担2000多元的学杂费,若是想就读公办学校,小女儿只能像她的姐姐一样,送回老家上学,由外婆照顾。
孩子上学问题迫在眉睫,于是陈清提出,如果能帮忙安排孩子先入读附近的公办学校,其他问题都好商量。
同样作为父母的史泽义表示十分理解,于是暂且放下其他问题,提前安排上报,在9月1日梅塘小学开学前的最后几天,李智龙送来了孩子的入学通知书,陈清也收到了来自梅塘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电话,通知她带着孩子按时报到上课。
“像我们这些户口不是本地的,1985年随父辈来到黄江后,只能去附近的民办学校入读,家庭经济不是很好的,就会被送回老家上学,我就是在老家上完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的。”陈清说,当时小女儿马上要上学了,距离开学只有不到一个星期,已经做好准备花钱让孩子入读民办学校。她原本只是想试试征收办的诚心,没想到工作人员办事如此迅速,在还没解决户口问题的情况下,放下双方的争议问题,提前让孩子入读公办学校。
“我们受到触动,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帮我们解决问题。”陈清感激地说,孩子入读梅塘小学后,学费、课本工本费全免,只需要承担孩子午休和午饭的费用,现在不仅能将孩子留在身边,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更减少了对孩子学业的担忧。
最为紧迫的问题解决了,李智龙一如往常,时不时就到陈清家商量土地征收的问题,除了协商公事时就事论事、比较严肃外,其他时候,陈清一家完全把他当作亲兄弟、一家人,到饭点了就将他留下吃饭,天黑了就嘱咐他回去路上坑坑洼洼,一定要注意安全。也正是由于陈清小女儿的顺利入学,村里不少有入学需求的人家也积极主动与征收办沟通,推动征收事宜的进一步商讨。
据了解,加上陈清家的小女儿,目前针对搬迁户的诉求,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黄江已将符合本次整体搬迁安置条件的人口子女37名的入读公办学校问题,以“非户籍适龄儿童镇优待政策群体”方式分别安排至黄江中学和梅塘小学就读。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是真心实意地体谅村民、为村民解决困难,他们也一定能够理解我们,共同促进黄江整体的发展。”李智龙说。
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村民要求
“你来啦?我刚好煮了花生,可香啦,快一起吃。”黄江镇征收办工作人员黄沛新前脚刚走进黄儒荣家中,就碰上黄儒荣的妻子黄丽萍从厨房里出来。见到黄沛新来访,黄丽萍立马抓了把刚煮好的花生往他手里塞
对于黄沛新而言,这样的待遇在两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现在他逢人便介绍黄儒荣两夫妻是自己的大哥和大嫂,但是在2019年,他的两位“大哥大嫂”还将他拒在门外,甚至不让他进屋来。
“别看现在家里的这只小狗围着我转,以前它蹲在家门口守着,不让我进门时可凶啦。”黄沛新拍了拍小狗的头打趣着说。
2019年,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搬迁征拆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实地测绘,黄江镇征收基本确认了信宜村的土地面积,随后便开始挨家挨户开展征拆协商沟通。
“他刚来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找来的说客,地铁征拆也只是说辞,所以并不相信他说的话。”黄丽萍坦言,在黄沛新之前已经有人为了建工厂前来与他们一家沟通土地问题,但工厂建起来后,并没有按照原来口头约定的那般收到工厂分红。“我们就剩30多亩地了,所以格外小心谨慎,生怕上当受骗,换来一场空。”
几次上门被拒,黄沛新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来访得更加频繁。黄儒荣见状便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坐在一楼大门前与在院子的黄沛新“对峙”,但这时的黄沛新却不再与他聊征地,而是时不时带些米油慰问品来探望,就在院子里与一家人隔空话家常,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从“屋外”聊进了“屋里”。
人是走进了黄儒荣家大门,但并不代表着黄儒荣一家已经打开了心扉。
“还是不太相信,但是他来太多次了,我们知道他没有恶意,老是让他站在门外我们也不好意思。”黄丽萍说。
于是黄儒荣一家与黄沛新打起了几个月的“游击战”。黄丽萍回忆,有一天晚上七八时左右,黄沛新又来了,本在楼上的一家人全体假装外出,希望能让黄沛新知难而退,但是却没想到黄沛新竟然一坐就坐到了晚上11时。
“当时我们挺震惊的,没想到他能坚持这么久。”当天晚上,黄丽萍在黄沛新走后才下楼,面对黄沛新放在桌上的水果,她开始动摇了,“自己是不是应该和丈夫商量一下,坐下来听听黄沛新究竟要说些什么呢?”
没过多久,终于打开黄儒荣一家心扉的黄沛新带着好几份文件再次来访,介绍了市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以及征拆范围,并表示将积极接受村民的问题反馈,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村民们的要求。
据了解,本次征收信宜村所占土地为当初龙见田、田心等生产队承诺永久交由信宜村村民耕种的土地,若未遇到此次征收,该土地将会由信宜村村民一直占有使用从事果园生产。当前信宜村村民共计448人,本次征收后将会对信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其实我们农民无非就是希望有的吃、有的睡、有的住。”黄儒荣坦言,虽然现在家里的孩子基本已经不务农了,但是果园这份“家底”若还在,一家人心里会更踏实些。
经过一系列的协商,黄儒荣一家就果园征收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20年初,黄家五兄弟一起签约,同意开展果园清苗工作,2021年9月,一家人又针对房屋征收问题与政府正式签约。
“既然是要用来建地铁,那为了大湾区的发展着想,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同意配合开展工作。”黄丽萍说,她现在开始期待新地铁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