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南山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为南山开启新征程、擘画新蓝图,指明了奋斗新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山将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奋力实施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中央智力区功能全面完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经济质量效益全国领先。到2025年,本地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4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640亿元,人均GDP达到53万元,税收达20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70亿元。

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为9%,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800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8800件。

社会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十四五”期间,新增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10500座,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3所,新增学位49215座,新建高中学校2所,新增学位3900座;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41人,新增区属公办病床数2500张,每千常住人口医院病床数4.26张,新增公办养老床位数超过1000张;长者服务中心实现街道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达87.1岁;公共住房建设筹集量2.27万套;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权益保障显著增强。

城区空间环境协调可持续。城市安全显著提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到0.0035,食用农产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

发展软实力大幅提升。建成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3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文化创意产业、文旅产业等实现跨越发展。每万人注册志愿者数达1500人。

南山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成为深圳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的示范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具国际引领能力,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到2035年,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典范区。

优化城区“一轴一带三组团”格局

面对人口增加、土地紧缺等挑战,《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协调联动,优化布局,着力建设高品质的安全韧性、智慧活力、高效协调的中心城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均衡发展,优化“一轴一带三组团”的城区发展格局。

“一轴”即科技创新轴,依托南山创新大道,连接高新区、留仙洞、大学城等片区,南北向串联深圳湾口岸、深圳湾CBD、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区域,形成南北走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轴,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最绚烂多彩的创新高地。

“一带”即湾区总部经济带,依托深圳湾、蛇口和前海等片区,促进总部经济、创新经济与邮轮游艇、海上休闲、会议交流、文化演艺、娱乐消费、品质居住等功能的集聚与融合,形成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湾区总部经济带。

“三组团”包括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组团,北部组团涵盖西丽、桃源街道,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为重点,打造集科研教育、高铁枢纽、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示范片区;中部组团涵盖粤海、沙河、南头街道,以高新区、华侨城片区、南头古城为重点,打造集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文脉传承于一体的创新发展示范片区;南部组团涵盖南山、蛇口、招商街道,以前海、蛇口国际海洋城为重点,打造集深港合作、海洋经济、国际交往于一体的开放发展示范片区。

《规划纲要》提到,要多措并举,全方位加强土地空间保障,通过土地整备、房屋征收、利益统筹等方式,全力满足用地需求。到2025年,南山新供应用地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实施规模260公顷,其中直接供应用地60公顷,空间储备用地200公顷。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35%以上。

此外,南山除了要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外,还将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如,构建覆盖“5G+物理光纤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完善“1+8+N”数据中心体系建设;通过“GIS+BIM+CIM”融合应用,加快数字孪生云上城市建设。

建设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

“十四五”期间,南山区还将加快建设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努力让其成为支撑引领南山新一轮发展和深度参与“双区”建设的核心平台。三大战略工程分别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三大示范工程分别是深圳湾文化走廊、蛇口国际海洋城、南山创新大道。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集中布局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空间、科技小镇等新型空间,打造大学城、石壁龙、燕清溪、白石岭、留仙洞、小镇六大创新集群,构建大湾区动力源新型空间载体,形成国际科技开放合作高地,打造世界级融合创新策源地。

深圳湾CBD以南山科技金融城、后海金融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为重点载体,串联蛇口国际海洋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点区域,以现代服务、国际交往、文化交流、活力消费等功能为重点,布局建设重大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最美城市天际线,成为经济、文化、城市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平台。

西丽高铁新城以“高铁新城、交通枢纽”为目标,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思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引入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强化和创新地面交通组织,促进生产要素更广范围便捷流动和汇聚,打造成集研发创新、商务办公、轨道交通于一体的深圳国家铁路客运“三主四辅”的主枢纽之一和战略性交通枢纽新城。

深圳湾文化走廊东起红树林、西至前海湾,串联华侨城、后海、蛇口、前海等片区,打造镶嵌在深圳湾文化走廊项链上的璀璨明珠,编织一条集创意设计、传统文化、先锋艺术、前沿时尚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化飘带”。

蛇口国际海洋城以赤湾片区、太子湾片区、蛇口片区为主要承载区,融入深圳“大空港—前海—蛇口”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瞄准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治理等重点方向,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建设深圳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赤湾海洋科技园、海洋风情小镇,打造深圳国家海洋中心城市的集中承载区和引领示范高地。

南山创新大道从北到南串联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总部基地、高新区、后海片区,依托推进13号线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通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链接创新产业资源,打造多元立体复合的“城市创新脊梁”,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高密度建成区智慧高效安全运行的综合示范平台,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星光大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