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江西日报》头版刊发了《项目做实 服务做优 新余经开区推进新型工业园建设》一文,全文聚焦了更名三个月有余的新余经开区在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新余经开区给新余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

9月6日,《江西日报》头版刊发《项目做实 服务做优 新余经开区推进新型工业园建设》一文。文章指出,新余经济开发区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项目延伸产业链,通过引龙头、补链条、育集群,积极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

新余经开区有何特别之处?今年6月,原新余袁河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新余经济开发区,原来的四至范围、界址点坐标、面积等事项保持不变,隶属于新余渝水区。

由此,新余经开区开始了一步步蜕变,吸引外资质量持续走高,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制造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也为下一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以说,新余经开区未来责任重大。在2021年,新余经开区园区29个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其中省、市级重点项目16个、区重点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53.8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78亿元。

渝水区区委书记刘颖豪在上任伊始,便来到新余经开区调研。9月1日,刘颖豪调研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并在当天,刘颖豪一行来到新余经济开发区新兴工业产业园,认真听取了奉渝产业园园区发展规划、招商、企业入驻等情况汇报。

重大项目建设是牵引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新余经开区的发展对新余和渝水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化营商环境 抓好招商引资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近年来,新余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先后成立北京“渝郎回乡”博士团、上海“渝郎回乡”金融服务团,推出“赣才归巢”“青雁归巢”等活动,共签约项目207个,总投资737.6亿元。

对于内陆城市新余而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地投资,从而达到聚项目、聚企业的目的。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余经开区,其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新余凸显。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履新后不久,刘颖豪在新余经开区调研时强调,要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只有不断引进新项目落地,才能持续不断增强渝水区工业特色。要坚定不移围绕现有钢铁产业进行项目引进,从高、中、低多个层次与新钢做好对接,积极融入新钢、服务新钢,持续深化与新钢的合作。

可以说,企业愿不愿、敢不敢投资,营商环境是关键,《江西日报》该篇文章中指出,新余经开区实施“三请三回”“渝郎回乡”工程,成立规模为20亿元的袁河智造母基金,推进“飞地经济”建设,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半年园区项目进资75亿元,新签约实体项目24个,签约金额139.7亿元。

一串串可人成绩令人欣喜,随着“勇争国家级开发区”目标稳步推进,新余经开区围绕“创环境、优服务”抓攻坚,紧盯“引项目、上项目”打擂台,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潮。从另一方面看,成绩背后也是落实新余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表现。

依托资源优势持续壮大带钢产业

新余是钢城,因钢设市、因工强市。钢铁是立市之本,钢铁产业是新余工业的铁骨脊梁。

《江西日报》该篇文章中除了提起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还有一大主题是新余经开区绕不开的话题。正如文章提出,依托新钢公司资源优势,持续壮大带钢产业,抓好优特带钢酸洗处理平台、镕诚杰带钢热处理中心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带钢产业基地。

钢铁产业成为新余全市重要支柱。在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2020年,新余市钢铁产业逆势而上,规模以上钢铁产业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新余首个千亿产业。其中,新余经开区的表现更是抢眼,跻身年营业收入过千亿开发区之列。

作为主导产业,新余渝水区把工业经济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在新余经开区调研时,刘颖豪指出,要紧跟全市“工小美”城市发展战略,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依托区域内产业配套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倾力打造智能装备重点园区。

传统产业后劲乏力,产业结构单一,如何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渝水区出台《渝水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百企技改”奖补方案》。目前,新余经开区新钢产业园土方平整项目、卓信年产10万吨特种优质钢丝加工项目、万达美年产1万吨涤纶缝纫线生产线项目、新鑫年产35万吨优特钢盘圆表面集中处理生产线项目蹄急步稳,次第开花。

新余八届市委换届以来,立足“工小美”实际,按照“一年理思路,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变样,五年新辉煌”战略构想,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被省市给予厚望的新余经开区,其核心功能就是推动新余产业快速发展,为新余“五年新辉煌”贡献“经开区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