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无意间看到一条“听歌猜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出于好奇,她下载了这款名为“点点猜歌”的软件,完成任务后成功提现0.9元,后来她每天花2个小时在软件中答题,等完成任务准备提现时却发现,提现要求突然提高至“猜对5000首歌”。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刘女士在网上提出了疑问,随后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一些人称之为“提现软件圈套”——看似答题越多赚钱越多,但任务难度越做越高,且始终无法提现。
提现功能夸大其词
引流盈利才是目的
天津的蔡先生和刘女士有一样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下载“点点猜歌”后,其任务显示“连续登录10天,每天猜对80题就可以提现300元”,但等满10天做完任务准备提现时,“点点猜歌”又提出要“猜对5000首歌”才能提现。蔡先生果断卸载了该软件。
那么,“猜对5000首歌”是否就真的可以提现呢?
“根本就不可能提现。”来自北京大兴的肖女士说,她费尽千辛万苦答题做任务,“点点猜歌”答题的任务越来越难,到第4700个左右的猜歌环节时,开始出现泰语等非中文歌曲,还有不少题目没有正确答案。完成5200首歌时,软件显示已达到猜歌数量上限,但仍无法提现。
肖女士告诉记者,她立即联系“点点猜歌”软件的客服。客服表示,该软件后续版本还在开发中,目前没有解决办法。“也就是没法完成提现,根本就是骗人的,骗取流量,浪费用户的时间。”
实际上,类似的做任务、答题提现软件还有不少。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中看到不少“看小说提现”“听歌提现”的广告以及博主推荐视频,大多配文“赚零花钱了,操作简单,快去试试吧”。
在手机应用市场,记者搜到多款猜歌提现软件,如“猜歌达人秀”“猜歌大神”等。这些软件的评分多在1至2分左右,评论区中充斥着“无法提现”“骗子软件”的差评。
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提现软件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软件本身为用户提供实质性服务,提现作为引流的附属功能,吸引用户下载使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较为知名公司的产品,可以提现,但是金额较少,与其广告宣传并不相符。例如“番茄小说”以提供免费小说阅读为主要服务内容,有用户表示在看了700多个小时后仅提现15元。
“虽然提现的金额与广告相差甚远,但是自己使用的初衷是看小说,因此没有觉得被欺骗,使用体验还是可以的。”一位用户说。但也有用户因提现金额与预期相差较大而感到不满。
第二类是软件仅以提现为目的吸引用户,用户通过不断地做任务、游戏和观看广告完成时长来赚取提现金额,积累到应用规定金额时再提现。但用户普遍反映无法成功提现:完成一项任务后,这类软件会不断提高提现要求。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提现软件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张宣传的问题,引流盈利才是软件公司的真正目的,大量用户根本无法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任何奖励。
明星代言真伪难辨
虚假宣传诱导广告
据了解,一些提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诱导用户分享,或通过一些页面设计“伎俩”,让用户无意识地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一位使用过多款提现软件的网友“深藏blue”说,提现软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充斥大量广告,且有很多诱导广告,例如在屏幕上出现虚假的关闭页面选项,用户一旦触碰就会自动下载广告中的软件。
“深藏blue”说,其最初相信提现真实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的软件刚开始确实可以提现,比如提现0.3元;二是界面上方会不断地出现“×××(用户昵称)提现500元成功”的弹幕。“现在想想,这都是软件企业的套路,其盗用用户微信头像做虚假宣传。”
在“知乎”相关问题下方的评论中,记者发现,有很多用户都在完成1000至2000首歌曲猜题或一定量的任务后发现不能提现,评论中没有成功提现较大金额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一些提现软件不乏由明星代言,但代言的真伪有待考证。
天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本来是不太相信提现软件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但看到明星代言后,觉得有一定的可信度。他下载了一个看视频广告的提现软件,不停地做任务,任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后来要求看9.8万个视频广告才能提现,这让他幡然醒悟:自己永远吃不到这份“免费午餐”了。
多位受访者说,一些不良软件开发者打着“休闲赚钱”的名义,利用用户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用夸张的宣传语或诱导式的广告引人下载软件,骗取下载量和流量,希望广大网友擦亮双眼,切勿上当受骗。
行政部门监管处罚
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如果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是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赔偿。”郑宁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分析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从合同法来讲,虚假宣传的内容若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目的,则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可以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虚假宣传欺诈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单纯诱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