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一体化、港口岸电全覆盖、能源数据综合利用……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宜居智慧能源服务、智慧港口绿色能源供应、园区高可靠能源保障、多产业高效能源利用”的梦想正在“滨城”逐步照进现实。

新能源新技术打造城市样板

在中新生态城供电服务中心的屋顶上,国网天津市滨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我们正在建设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供能系统,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效率可达70%。”负责这项工程实施建设的滨海公司中新生态城供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禹曈说。服务中心内还配备有空气源热泵、冰蓄冷等装置,通过智慧化管控平台,可以实现在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条件下,光电、光热、蓄热/冷等7种运行工况下平滑切改和高效运行,为低碳建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建成后,服务中心的热能耗最起码能减少50%以上,电能耗也要减少15%以上。”滨海公司中新生态城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思聪说。

在贻成学府壹号小区内,多场景应用的交直流柔性供能系统正在这里试点建设。小区业主入住后,将结合中低压配电网现状结构和交直流负荷不同场景接入需求,分别构建辐射式、直流母线式、末端互联式三种典型交直流混合供电模式,提升配电台区容量15%,既避免了台区无效扩容,实现台区间负载均衡,又能实现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让居民用电更稳定可靠。

“除光伏光热一体化、柔性直流供能、智慧能源管理新技术之外,在聚焦绿色出行、建筑节能、智慧服务等方面,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示范工程建设,助力打造全国生态智慧城市样板。”滨海公司副总经理丁茂生表示。

推进岸基供电助力“零碳码头”

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上,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个高度约1米的配电箱。集装箱船停泊到位后,电缆从船上放下来,由工作人员将其连接到配电箱的专用端口上充电。“这些都是岸基供电装置。过去船舶停靠码头装卸货物时,为维持船舶正常运转和船员基本生活,船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必须持续工作。同等规模的传统码头,因为需要燃油用于发电或驱动设备,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万多吨。”滨海公司营销部港口岸电项目负责人贺瑞说,如今接通岸电,代替船上的燃油发电机供电,现在船上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没有了,燃油排放的滚滚烟尘也不见了。

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100%采用电力驱动、100%采用清洁能源、100%能源自给自足,成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零碳码头”。

从港口设备全部实现电气化到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从海铁联运到岸电推广,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始终在“快车道”上不断加速。目前,天津港实现50%以上已建集装箱、客滚、邮轮、3千吨级以上客运和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

挖掘数据价值服务绿色发展

“南益小区充电站选址合理性较低,不推荐在此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力高阳光海岸充电站选址合理性为30%,建议在西北方向500米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港东新城充电站选址合理性为80%,此处适合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滨海公司企业级数据共享创新应用平台上,滨海公司充电设施选址优化数据分析产品项目研发团队核心成员马剑从积累的电力大数据中挖掘出了价值,用大数据为充电桩规划建设“精准画像”,推动充电桩建设从“简单粗放”迈向“精耕细作”。

电网连接千家万户,用电数据不但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的整体运行状况,也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不仅仅能为充电桩“画像”,还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如今,滨海公司利用电力大数据开展电力与经济相关性分析,融入、服务新区发展,全方位提供产业、行业、重点用户、发展潜力等多维度分析报告,构建电力大数据生态园,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结合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临港等区域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聚集特点,聚焦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开展化工企业余热余压资源利用、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融合、能源大数据产品推广、智慧能源互动能力提升等工程,服务产业高效用能。”滨海公司数字科创中心副主任王斌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