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农业振兴、康养支撑,瞄准“五个方向”、力争“三个最好”、完善“四项服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宜居宜业宜游的五台县正在借区位优势快速崛起——

陆续引进投资80亿元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投资50亿元的智慧生态康养科技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实施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脱贫主导产业项目68个,配套资金1.29亿元,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三个一批”签约项目12个、开工12个、投产12个,目前重点产业项目达到27个,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

今天的五台县,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生态建设不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瞄准“五个方向”、力争“三个最好”、完善“四项服务”,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握发展方向,有定力、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这就是五台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所在!

以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发展

“老”与“新”比翼齐飞

“您现在看到的这种镁合金成品,将来是用于汽车轮毂的,而这种型号的产品则可以加工成心血管支架。前面那台机器人完成的是镁合金的切割工作。下一步,全产业链都可以实现机器人全自动操作。”近日,在五台县云海镁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该公司文化安全部工作人员张国锋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的相关情况。

该公司于2006年在五台县落地,算是当地的“老”工业企业了。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生产流程和技术指标,其母公司——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拿出一部分经费,奖励地方产品创新。“企业的各项创新,一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更好地控制碳排放,为五台县高质量发展做出老企业的贡献!”张国锋说。

培育新型项目、补强重点产业、赋能传统行业……五台县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让“老”企业与“新”项目共同推进、比翼齐飞,立足太忻经济区这一全省重要发展布局,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县域发展。

——占领“高地”,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

正在建设的五台陆港建设项目,是中西部陆路运距最短的出海口。它可以快速贯通黄骅港至五台的物流大通道,带动忻州市及周边特色产品“走出去”,将国内外特色项目和服务“引进来”。这一项目的落地,无疑更加凸显了五台县的区位优势。作为雄忻高铁、沧榆高速横跨东西的重要节点,五台县利用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联通太忻经济区的有利“高地”,吹响了重点项目建设“集结号”:今年1-10月,全县项目管理库共纳入项目257个,总投资496.79亿元,开复工项目92个,竣工项目31个,其中不乏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光伏用多晶硅提纯项目、农副产品批发冷链物流园区项目等一批重大、有特色、新型智慧化的产业项目。

——筑牢服务,打牢产业发展“深基坑”

项目怎么干,环境是关键;企业来不来,服务说了算。服务项目建设,五台县政府甘当“保姆”:一方面把人力物力更多倾斜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服务企业上来,主动入企发现问题。记者从五台县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该局仅今年1-10月就组织工作队入企开展服务26次。另一方面,五台县深化开展了“五减”行动,切实缩短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与此同时,还积极为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同步开展配套设施建设,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在企业“急难愁盼”的资金问题上,组织政银企对接,助力信用优良的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并积极为企业申报“入规”,争取奖励。

——科技强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大推力”

五台县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培育绿色新能源、装备制造、镁合金产业等5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一流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山西昇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用五台县中药材种植优势,正在研发一批针对慢性病、老年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现代中药。作为全县产业发展的中心,五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这一“老”话题,落地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如:山西尊壹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双孢菇食用菌栽培项目、东方希望集团现代化生猪循环产业链项目、五台县昌荣标准化养猪基地建设项目等,为五台县转型发展汇聚了能量。而即将落地的项目中,不乏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企业。

创新引领、项目带动、链式布局、园区承载,五台县沿着这一发展路径,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聚化发展路线,通盘谋划,充分释放老产业的经济支柱活力,打造新产业升级蝶变效应,“新”“老”共进,带动区域经济振兴。

产城融合结合乡村振兴

“今”与“夕”牵手向前

在台城镇,扶贫车间成了搬迁进城百姓心中的“富民车间”。脱贫户杨妙霞告诉记者:“过去家中只有丈夫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家庭负担很重。现在搬进了移民新村,条件好了,自己也不想坐享其成。扶贫车间解决了搬迁以后的就业问题,离家近,挣得也不少,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挺好的!”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产城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成为五台县发展的要义。过去“穷”惯了的人们习惯什么,今天富起来怎么习惯变化?百姓过去靠什么挣钱,今天怎么挣大钱?过去有什么好产业,今天还能发展什么新产业?这一系列萦绕在五台县决策者心头的问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渐渐有了答案。

——立足城镇化进程,推动就业帮扶全覆盖,确保群众过去有钱挣,今天挣得多。随着城镇化规模和水平的大幅提高,结合不少脱贫户进城后集中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这一现实情况,五台县根据安置区的规模,分别在东雷、台城、建安、耿镇、门限石、阳白、驼梁景区建设了6个扶贫车间和13座温室大棚,促进了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共实现就业676人;结合搬迁进城的劳动力实际文化水平和就业需求,设置了一部分公益岗位,如在景区从事停车场管理、安保、保洁、服务等工作,吸纳群众就业,增加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共实现就业221人。

——多措并举保障政策落实,让昨天脱贫攻坚“走得快”,今天乡村振兴“走得稳”。五台县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新时期重大课题,迅速转变工作思路,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开拓工作思路,将产城融合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落实政策保障,让群众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陈家庄乡罗家庄村农民张志军,依靠县里的“扶贫贷”政策支持,贷款成立了土特产加工合作社,年产值可达百万元。还有不少群众正在依托各项奖补政策,将产业越做越大。为了确保乡村振兴的成果落到实处、群众共享,五台县还建立了返贫防贫跟踪监测帮扶机制,加大致贫返贫风险防控力度,对已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农业产业有创新,过去能“引进来”,今天要“走出去”。过去的五台县,很多土特产“默默无闻”,没有精美的包装和广阔的外销渠道,只能让外来的品牌抢占市场。如今,依托电子商务中心,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蘑菇、小米等土特产搭上区域公共品牌“五台斋选”的“快车”一路驶向全国各地,全县16个乡镇、1个景区、260个行政村发展起了农村电商服务企业,7000余人通过培训上岗开起了网店。五台县立足农业产业“特”“优”战略,积极加快杂粮食品、中药材、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等产业提质升级。在杂粮食品产业上不断延伸链条,精选杂粮、杂粮面粉等产品广受欢迎;高端中药材加工企业落地县域内,与保健养生相关联的功能食品深受青睐;白酒、食用醋等传统酿制产品产能不断扩大……

——就业服务紧相随,过去增收“人找活儿”,今天致富“活儿找人”。结合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一特点,五台县一方面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全面加强劳务培训就业工作,组建劳务输出站点,倾力打造“五台工匠”劳务品牌,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5万余人;另一方面主动拓宽劳动力向外输出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对接,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多渠道促进群众劳务增收,截至今年10月,全县外出务工3358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735人。

坚持择优扶强与抓大促小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产品创新、产能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五台县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居民收入节节攀升。

用传统文化增色康养新城

“游”与“留”相伴共生

“早就向往佛光寺了,今天来到这里,看到如此气势恢宏的唐代建筑,领略了古人精美绝伦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感觉整个人由内而外受到了洗礼。五台山真得不仅风景优美,还具有人文底蕴!”来自浙江的游客饶先生如此赞叹道。

无论是“睁眼看世界、敢为人先”的徐继畲文化,还是“艰苦创业、以弱胜强”的根据地文化,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文化,五台县厚重的文化底色让往来的游客流连忘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五台县,旅游资源丰富。怎么让“游”变成“留”,让游客在感受风景之美的同时,在心中深深烙下历史文化的印记?

五台县聚焦旅游产品培育这一重点,全力建设北部以佛光寺为核心,西南以南禅寺、延庆寺、徐向前故居为核心,东部以驼梁景区为核心的三大核心旅游景区,不遗余力统筹推进“2695”工作安排,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一方面打响了“康养五台”“夏养五台”品牌,让文旅康养产业成为五台县旺人气、活市场、增消费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注重旅游传播文艺、传递文明、传承文化的作用,融合红色旅游、绿色康养生态、金色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以旅载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县,丰富了五台县文旅产业业态结构,推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用红色打底,打造革命旅游新“时尚”。革命根据地五台县有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徐向前元帅故居、白求恩模范病室和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以此为支撑,五台县大力做好红色文章,打造革命史精品旅游线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将根据地游同党史学习教育、国史学习教育结合在一起,组织了“八路军总部在五台”展览、“五台县革命史”展览等,让红色资源滋养教育后人,让红色旅游真正发挥其弘扬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五台县还组建了红色遗址调查认定工作组,目前已调查各类红色遗址193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牌15处。

——用绿色泼墨,打造康养旅游新“样本”。近年来,五台县依托五台山旅游龙头,紧抓雄忻高铁建设的契机,面向京津冀雄打造北太行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确立了康养旅游总体思路。入冬以来,门限石乡不少“农家乐”趁旅游淡季进行装修,将以更好的姿态在来年迎接更多游客。目前,五台县围绕门限石乡、清水河、驼梁景区组成的绿色旅游体系,已建成滴水崖避暑山庄、五台信和旅游度假村一期项目,未来还会有五台元境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度假项目、五台山·云顶小镇建设项目、五台县驼梁医养中心等陆续建成。面向贫困山区,开发旅游资源,五台县共计2个乡镇、12个行政村、839户农户受益。

——用金色增韵,营造“清凉旅游”新体验。佛教文化无疑是五台全域旅游中最广为人知的金色闪光点。为了让这一色彩的内涵更加丰富,五台县在五台山文化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作文章,对县域内佛光寺、南禅寺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进行集中管理、修缮、评审、保护申报等,并集结成册,形成翔实的文字材料,供广大游客阅读、了解。对于具备条件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的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也进行了梳理,已经完成了五台徐氏宗祠、耿镇嵌岩寺、下庄文殊寺的文物认养工作。此外,为了让文化内涵融入旅游景点,五台县还在旅游景区建立了“非遗传习所”,如广济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台山佛乐传习基地。

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赋予旅游资源厚重的文化内涵、文化灵魂,叫响“山水智慧,康养五台”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型美丽新五台,五台县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平安县。一项项荣誉都标志着美丽五台的崛起,更显示着旅游产业发展中蕴藏的勃勃生机。

时间的书页不断翻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一群两区三圈”的区域发展新布局带来的空前历史机遇,五台县正在借区位优势快速崛起,努力探寻发展“秘诀”,奋力建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五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