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去的这一年,你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2021年中国航天带给我们太多惊喜,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历史性壮举,自导自演了一部部“太空大片”。回望2021,我们在震撼、感动与欣喜中,敬中国航天,敬宇宙,敬穿越星河、走入浩瀚。
2021中国“航天大片”集锦
《夜空中最亮的“星”》
4月29日,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几天后就有爱好者拍摄到它过境的影像;7月4日,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圆满成功,当晚一段网友拍摄的中国空间站从头顶飞过的视频火遍网络,“中国星”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单,而这也引爆了国人“围观”的激情。一时间,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与全国各地的有名地标、知名建筑的“同框照”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
目前的天和核心舱只是一个开始,2022年“问天”和“梦天”两个舱段将发射入轨,而后面还会有“巡天”伴飞望远镜和空间站二期工程,据说会将“天和”“问天”“梦天”三舱的地面备份舱段也送入太空,将来甚至还会有三期工程和外国舱段对接上来。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还是空间站建设时间,所以上去的都是专业航天员,等未来二期工程完成,我国空间站可能会有各个领域的任务专家,他们将不再是专业的航天员,而是在各自领域拔尖的科学家,而这才是建造空间站的初衷。
《太空漫步》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021年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提及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汤洪波终生难忘。未出舱前,汤洪波担心自己面对深邃的太空会觉得害怕。但真正走出舱后,他全然忘记了紧张。经过了数百学时的出舱训练,身穿经过优化改造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汤洪波能够很娴熟地进行各项操作。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时,他仅花了10多分钟,就“嗖嗖嗖”地快速从舱壁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时的速度还要快。
当汤洪波有空打量周围时,他感到自己所处的宇宙如科幻片中描绘的一样震撼,太空如墨,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汤洪波扶着舱壁,一度看呆了。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羲和”探日》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对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羲和”号的全称是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能够连续24小时对太阳进行观测,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
从发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国际上首次开展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空间探测;首次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首次提出“载荷舱主动控制、平台舱从动控制”新方法;首次实现卫星大功率、高可靠、高效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应用。
“羲和”号卫星的发射只是我国太阳探测新阶段的第一步。“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对太阳的深空探测,下一步希望向太阳发射更多卫星,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性观测。”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两个太阳探测计划,分别是“羲和”和“夸父”探测计划,这是太阳探测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的破冰之旅,而“夸父”计划是研制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目前已被纳入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
《天宫大讲堂》
2021年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12月9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的大屏幕上,实时画面从绕着蓝色地球飞行的空间站转换到了宽敞整洁的空间站核心舱中,一个黄色陀螺旋转着出现在镜头中,王亚平的声音响起:“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到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宫课堂’!”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
在过去的一年里,玉兔二号还在月球背面继续前行着,继续探索着,设计寿命三个月,但实际上,它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月球上行驶了两年,现在状态依然良好,可以继续行驶。
2021年12月,玉兔二号努力地爬上了在月球背面行驶以来最大的陡坡,站在陡坡之上视野变得非常开阔,在进入沉睡前,玉兔二号环顾4周时,发现前方不远处居然有一个类似“宫殿”的物体,直线距离约为80米。难道是神话传说中的“广寒宫”?为了确定它是否真的是一座宫殿,玉兔二号计划用半年的时间来接近这个神秘的物体,就算不是宫殿,那也是一块非凡的月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天问”登火》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留下第一道车辙,中国坐稳了探索火星的第二把交椅。祝融号一边行驶,一边拍照,一边还将多张非凡的火星照片传了回来。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行驶不久就有新发现,拍到了美国火星车没有拍到的照片,照片显示出一块火星岩石上有类似于霉菌的绿色物质,绿色物质可能会让人有些小激动,因为霉菌也是一种生命体。
2021年11月,祝融号火星车与国际合作,尝试与欧洲航空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进行通讯,现在已经成功了。祝融号之所以要与火星快车通讯,是为了给祝融号增加一层安全防护,一旦天问一号探测器出现了故障,那么祝融号就可以与欧洲的火星快车保持通讯,不至于失联。
火星生命体、与火星快车通讯,那么,火星移民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航天
未来可期
2021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同时也是新起点。在接下来的2022年,我们会有“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升空,以及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2艘飞船发射,可能还有小行星探测器启程,届时会有怎样的精彩,值得期待。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航天将按照国家对航天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积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行星探测方面,2025年前后,将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研制发射嫦娥八号,与嫦娥七号共同构成科研站基本型。
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并推动后续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