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贷款吗?我们提供征信修复服务哦。”当你正因征信有不良记录犯愁时,恰好看到这样的推广,会心动吗?

因欠款逾期等,有人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了“污点”,近来,网上有一些征信修复广告,声称花钱可帮你把征信报告洗白。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走访。

调查:网店宣称“各类征信都可办理”

征信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交易信息、其他信息等。征信报告可以反映个人及企业社会信用的基本情况,由此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贷款、申请信用卡、升学就业、高消费等多个领域。如此重要,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

记者在搜索平台输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关键词,页面中出来了很多号称能帮助个人和企业修复征信的宣传链接。有的网页表示,有专业的不良征信修复团队,可消除逾期、不良记录等征信情况,为个人和企业服务; 有的网页则详细列举了可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信用卡逾期、房贷逾期、车贷逾期、商业贷款逾期、助学贷款逾期、小贷逾期修复、消费贷逾期修复等;有的网页甚至放言,不成功不收费,各类银行征信都可以办理……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先搜索“征信修复”,页面显示一片空白。但当关键词改为“征信”二字时,则很快找到几家网店,其宣传图的语言都比较模糊,多显示“入职修改、当天完成”“在职审查”“无痕改字”等。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家客服,对方很快回复表示微信沟通。加了微信后,对方立即发信息询问是否要修改征信。在收到肯定回复后,对方表示,如只需电子版可直接在文件上修改即PS,如打印的纸质版则可重新制作电子版的文件,逾期部分可删除。价格根据修改而定。

真相:无“征信修复”概念 背后藏诈骗

南京某国有大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并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目前,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也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

该业内人士介绍,今年1月1日起,《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根据规定,征信机构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不得篡改原始信息。但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

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近日召开了“治理征信修复乱象”工作推进会,揭露了“非法征信修复”常见套路:有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开展虚假宣传;有的诱导信息主体委托其“代理征信维权”,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服务费,却在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等理由无理投诉,甚至伪造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进行恶意投诉。通常修改失败后,“非法征信修复”团伙不退款或失联,甚至会威胁信息主体财产安全。

市民孙先生就曾遇到类似“剧情”。去年上半年,孙先生因个人征信问题买房贷款受阻,在网上看到一则征信修复广告后,联系了对方。对方表示,可“量身定做”一套方案,全程“专业人员”指导,需孙先生提供相关信息。根据报告情况收费,每条2000元至8000元不等,全程代理则每条8000至20000元,先付定金,办成后付尾款。为了省心,孙先生选择了全程代理,支付了5000元定金。可一段时间后,孙先生的征信并未“修复”好,电话那头的“专业人员”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提醒:征信污点要自己“洗”

出现不良信息后的正确应对措施是什么?

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不良信息有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届满,征信机构应当将个人不良信息在对外服务和应用中删除;作为样本数据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这意味着,改变征信的唯一途径就是,处理好逾期贷款后等待5年。

“如果市民对信用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妥善解决征信纠纷。”南京某银行人士建议,如今,个人征信相当于大家的“第二张身份证”,广大市民需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消费,合理安排还款时间,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产生逾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与机构沟通,避免再次产生逾期。

如何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线上查询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进行查询,也可通过云闪付App、部分商业银行网银、手机App等进行查询;线下查询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及各自助查询代理点进行查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