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对门住了快20年,对面一向通情达理的老邻居,最近却不断来“挑毛病”——先是骂了自己调皮的小孙子,后来一见面就是冷言冷语,这是怎么了?近日,秦淮区人民法院红花法庭受理了这样一起老邻居间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通过详细谈话和调查,法官发现,引发矛盾其实另有缘由。
老刘和老赵都年过七旬,两家从2003年开始搬进小区成为邻居,一住就是十几年。两人家中的儿女还是同事,相处一直不错。不过,近来,老刘突然发现,原本通情达理的好邻居像是变了一个人。
起因是老刘的小孙子调皮,玩水枪的时候弄湿了对方家门。老刘说,自己知道此事后刚想上门道歉,却被老邻居开口就是一顿骂。老刘被骂后心生不爽,又护着孩子,跟老赵吵了一架。这之后,两家矛盾越来越大,先是互相指责对方放在门口的东西挡路,后来演变到见面就要吵上几句,再后来两家儿女的同事关系也越处越差。
老刘忍不下,向秦淮法院起诉,诉请是要求邻居拆除自家门口一块高出地面几厘米的置物地台。事实上,这块置物地台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原告开庭前也承认,要求拆地台只是一个“名头”,他就是跟邻居生气,小孙子是自家“心头宝”,却被邻居痛骂一顿,他心里十分憋屈。再加上两家老人都退休了,平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处时间很长,矛盾纠纷不断。于是,原告想到了起诉,要“惩罚”一下对方。
庭审中,原告家老爷子大倒苦水,日常矛盾说起来滔滔不绝。被告家老人没有出庭,到庭的是女儿,不断地反驳、争执。
法官根据庭前谈话内容,结合双方庭审中的说法,开始“对症下药”。法官耐心疏导双方情绪,让双方意识到,多年的老邻居之所以近来冲突不断,可能跟老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家庭生活的变化都有一定关系。不是对门的邻居变坏了,而是年岁渐长,俗话说的“老小孩”问题出现了。这时的老邻居,更应当互相照顾,相互陪伴,理解对方的身体和生理变化。家里的儿女不是要指责邻居的不是,更应当多多陪伴自家老人,这才是老邻居的新处法。后经庭前疏导,双方心结打开,原告主动撤诉。
■法官提醒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应当更多地关注、关爱、关心老年人,重视“老小孩”的精神心理状态,进一步重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