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家长们高呼“终于熬出来了。”因为“神兽”又归笼了——新学期开学了。现在的孩子,开学的“装备”都得是高科技的,个性化的笔袋里装满了中性笔、记号笔、不同型号的自动铅笔……全自动的削笔器,绘画用的高达108色的彩笔套装、环保无害方便书皮儿……还得配着各种智能产品。家长们一边往孩子的书包里填最新款的文具和书本,一边不免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每到开学时添置的新文具,那些响当当的津产好物,多以可爱动物为品牌——鸵鸟墨水、仙鹤铅笔、熊猫水彩、鹦鹉圆珠笔……还有爸妈亲手包的书皮儿,开学的仪式感,简朴却不失隆重。

滴进天津人心里的墨水

“每一个天津人的心里,都记着一滴叫鸵鸟的墨水。”作为“天津小孩”的网红津牌导游窦窦,在带领着四面八方的朋友“云游”天津时,特意把天津墨水厂作为了一个“景点”。他很骄傲地告诉所有人:“坐落在原红桥区锅店街的天津墨水厂,是中国第一滴墨水诞生的地方。不仅是天津人,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有一种墨水叫鸵鸟,它在1935年生产于天津。”

1935年,一家字号为诚文信德记文具店的商铺在锅店街开业,主营印刷业务,兼营文具纸张和油墨材料等。当时,钢笔逐渐替代毛笔越来越为广大新青年所青睐,而市场上无论是钢笔还是配套的墨水都被欧美、日本生产的产品垄断。又恰逢国内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提倡国货的呼声很高。诚文信德记文具店的“主管”郭尧庭作为一个爱国商人,暗下决心要生产中国高品质的墨水。郭尧庭利用去日本进货的机会,观摩了日本的墨水制造过程,回国后潜心研究,不断调整配方、选择颜料、改进水质等,终于生产出鞣酸铁墨水,即蓝黑墨水,取名“丽得”牌,供学生们使用。1945年时郭尧庭选择非常具有耐力的鸵鸟,为墨水重新命名,以表示它牢固度好,性能稳定。同时,鸵鸟生命力顽强,也寄托着用墨水来灌溉当时文化的荒原。

在无数天津人的记忆里,上学时必备的文具清单里一定有“鸵鸟”墨水,在所有的单位办公用品易耗品名录里也一定有“鸵鸟”墨水。特别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鸵鸟”又研发出碳素墨水,用又黑又饱满的墨水写出像印刷品一样的文字,让人们惊喜又骄傲,甚至有人为了“对得起”这么好看的墨水颜色而努力练字。

“鸵鸟”墨水有一句口号:“业精夺魁,永不褪色。”当很多人偶然翻找到自己当年的作业或者有人查阅档案时就发现,当年用“鸵鸟”墨水书写的东西依然清晰。就连1949年参加平津战役的老战士所使用的钢笔墨水,也是“鸵鸟”,作为革命英烈的遗物,至今还存放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几十年过去了,用“鸵鸟”墨水书写的文件、家书等等笔迹依然颜色不变。

铅笔盒里总有几支“仙鹤”

仙鹤铅笔、熊猫水彩、长虹钢笔……说起这些的时候,从50后到80后的天津小孩儿都再熟悉不过。书包里装着“仙鹤”“熊猫”,孩子们兴奋地开始了新学期忙碌又快乐的生活。

现在文具品牌也在“内卷”,校门口的文具店竞争激烈,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而在一些“天津老小孩儿”的记忆中,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要是家长能带着去一趟新中国文具店,那就是一次“奢侈”的购物,因为那里的文具是最全的,哪怕只是看看,也是过了把眼瘾。就像“80后”的窦窦所回忆:那时候到新中国文具店先去挑各种本儿——带拼音的、田字格的、白报本儿、算术本儿都是分号儿的。还有写大字的米字格本儿、学音乐的五线谱本儿……低年级时买仙鹤铅笔,高年级了买长虹钢笔。那时候最高级就是有一种三角形带着香味的铅笔,再来一个“会变”的转笔刀,其实就是里边有两张卡通画,一摇晃就能换一个图案,那时候就觉得可高级了。有的孩子还得来一支“仙鹤”牌的红蓝铅笔,因为老师总拿那种笔判卷子,自己有一支拿手上就觉得倍儿“有面儿”,当然也有人存着自己“改分”的心。还有“易耗品”就是水彩,必须是天津产的“熊猫”牌水彩,盒子上有只可爱大熊猫,那时候最“豪”的举动就是有人上美术课时拿出一个大长盒,里边是24色儿的……

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还有更“凡尔赛”的“文具秀”,那就是鹦鹉牌圆珠笔,好多孩子用它学会了“转笔神功”,当然,有时候漏一手或是弄衣服上圆珠笔的油,洗都洗不掉。高年级的孩子还得有天津绘图仪器厂出的双菱牌圆规。是那种电镀的,用现在孩子们的话说“朴灵朴灵”的可好看了。中学生们要是再有一块“海鸥”的手表再加“飞鸽”的自行车,那就真的“没朋友”了,因为不是普通人家能达到的。

那些年

一起背过的课文

新学期最重要的物品就是新课本,带着书香,每一页都新得泛着光。字里行间,还没有被画上各种符号,标上各种只有自己认识的文字;空白处还没有被当做“算草儿”或是画上小人儿;各种大人物还没被安上胡子和眼镜……家长们也爱翻翻孩子的课本,感叹一句:“这篇课文我也背过。”

天津是个历来重视教育的城市,出过很多了不起的教育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精心为孩子们设计课本。天津的著名文史学者,藏书家侯福志就经常在旧书市场上“淘”到旧时的课本,民国时天津出版的国学课本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第一套人教版通用中小学教材开始在各地投入使用。天津的学生们普遍采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本。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人教版就出了英语教材,而且,除语文、算术以外,自然、物理、历史、政治、常识、地理、珠算、音乐、美术甚至日语、俄语等教材非常丰富,可见当时学校的课程开得已经非常全面了。截至目前,“人教版”一共出版了11套教材,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几代人一起读着《开国大典》,走近那辉煌时刻;书里那个砸缸的司马光,是勇气和机智的代言;三味书屋是多少孩子勤学的启蒙,好多同学也悄悄在自己桌上刻了个“早”字(当然,损坏公物不对)……除了那些语文课文,还有陪了几亿学生一起学英语的李雷和韩梅梅。

如今已经当了父母或是祖父母的人,都记得小时候包书皮儿的情景。包书皮儿的纸。“50后”“60后”们用报纸或是牛皮纸,到“70后”就上了档次,用旧挂历了。也不知道当初有多少大明星、大美女被“套”在了书本上,脸上还被写上了课本主人的名字。包书皮儿也是个“拼爹妈”的事儿,巧手的妈妈包得又平又好,有的还能在书角处折一个加固的小装饰。而写一手好字的爸爸在书皮儿上写上书名、班级和姓名。“能耐”的爸爸还能变着花样写书名。书名用楷体,甚至美术字,还加一点花边修饰,姓名用行书,龙飞凤舞。等同学们把包好皮儿的新书带到学校,就是一次课本封面再制作大比拼,也是家庭文化氛围的一种展示。

时代不同了,文具更新换代了,不过,众多的津产品牌经历时间的打磨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转换,以更新的样貌和品质依旧是经典国货。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课本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但是,那些伴随着几代人的经典文章久读不厌。新的学期总是孩子们成长的新起点,也是家长们的新希望,祝福所有孩子新学期有新的收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