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智能”,人们在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又担心它对视力的伤害。于是,一些智能手机开始有了“护眼模式”,这对重度“手机依赖症”人群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许多人因此放飞自我,准备实现“手机时间自由”。但手机的“护眼模式”真的有效吗?对此,天津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护眼模式”不是近视防控的免死金牌,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护眼效果。

“护眼模式”的原理

手机在普通模式下,一般显示的是白色光,这种白色光是由红、蓝、绿三种光融合而成的。而“护眼模式”的本质其实是防蓝光,主要是通过调节屏幕亮度,用软件算法减少蓝光,使得RGB色调中的红光、绿光得以更多地融合,从而杂交出更多的黄色调。因此,在开启护眼模式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屏幕色调发黄。

“护眼模式”真的有效吗?

要说“护眼模式”一点用都没有,那也不是,只是效果不大,聊胜于无而已。首先,“护眼模式”确实可以过滤掉少部分蓝光,但无法完全消除。而且这些蓝光相比自然光线中的蓝光强度,可以说不值一提,自然光线才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短波蓝光的最大来源。尤其是市面上质检合格的电子产品均已过滤了有害的短波蓝光,因此“护眼模式”的意义其实不是很大。

其次,电子产品对于眼睛最大的伤害也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蓝光,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产生的视疲劳。所以:防蓝光与视疲劳以及近视防控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最后,“护眼模式”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适合开启的。“护眼模式”会降低屏幕的亮度,在白天户外高强度光照环境下使用“护眼模式”,眼睛需要更加费劲才能看清楚屏幕,反而会增加眼睛的疲劳感。

正确护眼姿势

相比起迷信电子产品的“护眼模式”,正确用眼才是真正的“护眼模式”。

1.注意用眼环境

很多人晚上玩手机的时候喜欢关着灯,而黑暗的环境更容易引起视疲劳。因此夜间看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打开灯,且灯光亮度要稳定无闪烁,光线要柔和无眩光。

2.注意用眼时间

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用眼40分钟后,让眼睛进行适当休息,眺望远方或者适度按摩眼睛,让眼睛得到放松。

3.注意用眼距离

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保持适当距离,眼睛和手机最少相距40厘米。因为眼睛离手机越近,眼睛的压力就越大,也越容易引起视疲劳。

推荐内容